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31日舉行07年黃渤海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

    5月31日,農業部在美麗的黃海之濱青島,舉行2007年黃渤海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300多萬尾日本對蝦、海蜇、梭子蟹、牙鲆等苗種遊向大海。黃渤海區山東、遼寧、河北、天津計劃向近海增殖海洋生物資源苗種34.8億尾。今年,農業部把增殖放流列為“為農民辦理的16件實事”之一,各地也加大力度,全年放流規模將創歷年之最。

    據了解,近年來,增殖放流對漁業資源修復和促進漁民增收,發揮了顯著效果。據不完全統計,僅2004—2006年間,各地累計投入增殖資金5.2億元,向海洋及內陸水域投放各類水生生物資源苗種450.2億尾(粒),增殖品種達90多個。跟蹤監測和評估結果表明:1984—2005年間山東省在黃渤海區累計投放中國對蝦苗種129億尾,實現捕撈産值16億元,直接投入産出比為1:15.6,目前存在的渤海對蝦秋汛,主要依靠增殖蝦作為補充群體。據山東和遼寧的初步估算,2006年山東省增殖資源的回捕産量2.6萬噸,産值5.9億元,直接受益漁民近10萬人;遼寧省增殖資源的回捕産量1.3萬噸,遼東灣漁場沿岸漁民人均增收近600元。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黃渤海放流現場説,在推動漁業加快發展的同時,我國十分重視水生生物資源及生態環保工作,組織實施了海洋伏季休漁、長江禁漁期等一系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積極推進捕撈漁民轉産轉業、漁業資源環境監測、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等工作。但一段時期以來,受水域污染、過度捕撈、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我國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粗放捕撈生産方式對水生生物資源造成的巨大壓力將長期存在。(張毅)

    新聞背景 水域生態惡化 漁業資源衰退

    目前,我國傳統優質漁業品種日趨減少,捕撈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明顯下降,部分品種滅絕。

    ——長江“四大家魚”(青、草、鰱、鳙)年産量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40多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0萬噸左右,長江白鰭豚已多年不見蹤跡。

    ——中國對蝦年産量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3.7萬噸銳減到目前的不足千噸,歷史上的“四大海産”(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目前只有帶魚維持一定産量,其它品種基本形不成漁汛。  

 
 
 相關鏈結
· 青海湖流域進行大規模青海湖裸鯉魚苗人工放流
· 內蒙古自治區啟動2006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行動
· 廣東中山開展江河增殖放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