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3日電(記者 崔靜 顧瑞珍)1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幾位政協常委,平均年齡66歲,24天穿越黃河沿線8個省區,行程近萬公里……6月2日,以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為團長的全國政協常委視察團,抵達黃河入海口,結束了對黃河沿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情況的視察。
晝夜不息,為黃河高歌
——“我對西寧並不陌生,我曾兩次到過這裡,但是這次到西寧使我感到震驚。除了林立的高樓大廈取代了昔日的低矮建築外,5月的西寧綠草如茵,車水馬龍。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給青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西寧面貌的變化之大,可見一斑。”
——“15年來,我三次走進鄂爾多斯。第一次是1993年,第二次是2003年,今年的5月19日,當我作為全國政協黃河沿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常委視察團的成員,第三次走進鄂爾多斯的時候,這裡的巨大變化使我為之吃驚,為之感嘆!”
政協常委任玉嶺一路寫下近萬字的視察隨感,《來自黃河源頭的感嘆》《節水,使寧夏煥發出勃勃生機》《我親眼見證鄂爾多斯大發展》……激揚的文字表達著一個“老政協人”對西部發展的讚嘆,也成為後人了解西部的生動素材。
“沒想到西部大開發使西部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沒想到一些西部城市建設得這麼好,沒想到西部大開發的潛力如此巨大……”全國政協常委田期玉常常挂在嘴邊的一連串“沒想到”,道出了視察團成員的心聲。
“黃河流域內産業結構不合理,高耗水、重污染企業的比重較大,這導致黃河流域污染加重,國家應下大決心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政協常委汪紀戎密切關注黃河流域的生態治理問題。
風雨兼程,為黃河把脈
在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24個晝夜風雨兼程。西北地區常常風沙滿天,但視察團每到一地,仍然堅持前往田間地頭或一線企業實地調查。在山西省偏關縣視察永興流域生態治理工程時,天降小雨,致使山路泥濘,視察團冒雨推車上山,堅持視察。每到一地,視察團還仔細聽取當地彙報,召開幹部群眾座談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生態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黃河治理的最大難點是水少沙多,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自然生態修復舉措已取得顯著成效,必須堅持下去。”政協常委王光謙呼籲。
“黃河流域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佔全流域300多個縣市的三分之一強,國家應加大投入,將黃河流域的資源開發與貧困縣的脫貧致富結合起來。”政協常委張濤建議。
“黃河流域資源開發應讓國家、地方、企業、百姓利益共享,尤其是要增強縣域經濟、縣域財政,由此帶動老百姓致富。”政協常委陳廣文疾呼。
黃河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沿黃地區百姓致富……涉及黃河流域發展的每一個問題都牽動著常委們的神經。趕路途中、視察點座談會上、飯桌上、賓館裏,政協常委們抓住每一點時間想辦法、出“點子”,為黃河沿岸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水是生命之源,是發展的基礎。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在視察啟動儀式上就表示,黃河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與黃河關係甚密,如何將黃河流域目前的開發狀況與流域治理以及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治理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黃河流域各個省區都應當研究的問題。
不辱使命,為中央建言
一支筆、一個本、一架相機,政協常委們走一路、記一路、拍一路,所有的文字和圖片,都將匯成一個個提案、建議、報告,直送中南海。
“我們來是了解問題,希望大家不要説空話、假話,我們的職責就是把你們反映的困難和我們親身了解到的情況,如實寫成報告,呈報中央。”全國政協副主席、視察團團長張思卿每到一地與幹部群眾座談時,都開門見山,“對一些重大問題,我們還要給中央寫報告、提建議,供中央決策參考。”
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為國計民生建言獻策,是全國政協的重要職責。深入實地視察,是政協委員了解情況、研究問題、議政建言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全國政協每年都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有計劃地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各地開展視察活動。僅2006年,就有13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分別帶領23個視察團、673位委員,圍繞國計民生問題前往全國各地實地調研,他們提出的建議、報告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
西部大開發政策及中部崛起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黃河水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情況,黃河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問題,沿黃優勢産業及特色産業發展問題,沿黃農村、農業發展及扶貧問題……政協常委、視察團副團長程安東表示,這次視察團將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有關黃河沿岸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報告。
“全國政協以往的視察團多是就某一省份或幾個省份進行視察,像這次組織對黃河沿岸8個省區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視察,是不多見的。這樣的視察對整個黃河流域來説太重要了。政協常委們的呼籲和建言獻策,必將對這一區域困難問題的解決,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鄔寶恒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