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記者回河北衡水老家探親,發現原來有幾塊幾近荒蕪的田地如今卻長滿了小麥。鄉親們説,這幾塊地早就不荒了!這原本是外出打工村民的承包地,前些年因為種地無利可圖,他們無心經營,敷衍了事。如今,農業稅全免,還有好多補貼,不少人又操持起了老行當。更有來自邢臺、邯鄲一帶的種田高手過來承包了大片的耕地,因為規模大,一年下來掙的錢比外出打工可多得多。種地又熱起來了!全國糧食生産連續3年豐收,創下了歷史紀錄。2003年金人慶就任財政部部長伊始,就提出了“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農村”的理念,也就是説要讓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都能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都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目前,受到公共財政陽光照耀的不僅僅是農業生産,更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農村社會事業。
直接補貼這抹“陽光”農民感受分明
2003年以來,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國家財政就重點在“少取”和“多予”上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促進農民增收。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此舉共減輕農民負擔1250億元,人均減負140元。從2004年開始,我國探索創新了糧食直補制度,將原來補貼在流通環節的糧食風險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補貼種糧農民。2006年在石油綜合配套調價改革啟動後,為彌補因農資價格上漲造成的農民種糧增支,中央財政又新增資金實施了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3年來,累計發放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直補資金510億元(糧食直補390億元、農資綜合直補120億元)。同時不斷加大對部分地區種糧農民的良種和農機補貼力度。加上其他政策措施,2006年,農民從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支出中直接受益的比重達到38%,比2002年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也就是説,國家對“三農”每投入100元,農民直接就能裝到兜裏38元。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透露,2006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共3397億元,比2005年增加422億元,增長14.2%;從近5年看,2003~2007年中央財政已用或者計劃用於“三農”的資金投入達到15060億元,相當於1993~2002年10年的總和。數字可以佐證,公共財政的陽光正在越來越多地照耀到農村。
這位負責人分析,剛剛過去的2006年,財政支持“三農”具有力度大、政策實、措施多、機制新的特點。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産稅,制定出臺《煙葉稅暫行條例》,這標誌著國家與農民的傳統分配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有利於農民減負增收和休養生息,有利於農業的長遠發展。加大補貼政策實施力度,初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綜合補貼與專項補貼相結合、管理比較規範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也保障和促進了糧食安全生産。另外,農村公共産品供給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西部地區率先進行改革,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安排公用經費補助,啟動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目前,全國50.7%的縣(市、區)還進行了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參合農民4.1億人,中央財政補助標準由10元提高到20元,省級財政也相應提高補助標準。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42.7億元。從制度和機制上緩解了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投入逐年增加“陽光”愈加燦爛
記者了解到,2007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達到3917億元,比2006年增加520億元,增長15.3%。並且要求,新增政府投資主要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投入比2006年有所增加;繼續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支出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提高車購稅支出用於農村的比重;土地出讓收入要確保足額支付徵地和拆遷補償費,重點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逐步提高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良種補貼55.7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2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加14.2億元、6億元,並將科學改進補貼政策和方式;中央財政安排對財政困難地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支出30億元,用於鼓勵已經建立制度的地區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區積極探索建立制度。中央財政還安排經費5億元,用於農業技術推廣;安排試點補助資金9億元,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安排補助資金3億元,促進農業産業化及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安排農業綜合開發支出115億元,並引導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安排補助資金10億元,完善“民辦公助”機制,支持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安排經費11億元,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技能培訓,提高農業生産經營者素質;安排扶貧支出144億元,比2006年增加7億元;安排資金25億元,加快實施農村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程,支持解決農民群眾“聽廣播難、看電視難”的問題;安排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保值貼補利息資金19.56億元,支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安排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0億元,選擇部分農業保險基礎較好的農業大省,支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等等。
農村教育經費保障與促進公平雙管齊下
教育事業惠及子孫後代,關係國家未來。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億元,比2006年增加252.49億元,增長41.7%。一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在鞏固西部地區改革成果的基礎上,2007年中部和東部地區也全面推行,對全國1.5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落實免除學雜費政策,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同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中央財政相應安排資金279.8億元。繼續支持開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試點,深入研究建立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95.1億元,用於擴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資助標準。在“十一五”期間建立起系統、科學、公平、有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基本解決包括廣大農村學生在內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同時,突出政策導向,資助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高校國家獎助學金適當向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中職國家助學金覆蓋所有全日制在校農村學生,以進一步促進教育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上述政策和機制的全面實施,標誌著我國已從義務教育這個基礎環節和經濟困難學生這個貧困群體入手,著手建立比較完善的財政保障政策體系框架,將更加有效地解決“上學難、上學貴”這個突出問題。
完善合作醫療看病難有望緩解
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312.76億元,比2006年增加145.36億元,增長86.8%。具體的資金投向一是實施免費防治重大傳染病政策,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範圍,增加免費救治重大傳染病病種,並改變過去以地方財政為主負擔法定重大傳染病防治資金的機制,實行以中央財政負擔為主的新機制。這一政策不僅可以使更多患者直接受益,而且將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傳播,使全社會受益。二是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提前一年基本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繼續按每人每年2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地方財政補助標準也要全部提高到每人每年20元,並不斷完善辦法,規範管理,確保參合農民真正受益,並且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不久前記者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採訪時了解到,該區有13.1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76%,農民受益達到17.3萬(次),2006年全年共報銷481.27萬元。並且還有詳細規定:連續兩年參合的大病統籌報銷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到1.5萬元,連續3年參合提高到2萬元,對連續4年參合農民的報銷封頂金額提高到5萬元。
另外,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投入,支持困難地區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實減輕城鄉困難群眾看病就醫的經濟負擔。2007年,中央財政除繼續安排彩票公益金外,還從預算安排農村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3.2億元。財政部還計劃力爭到2010年將農村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人員全部輪訓一遍,所需費用也由中央與地方財政負擔。
金人慶:把錢用在刀刃上
財政部長金人慶表示,這幾年財政收入形勢喜人,黨中央、國務院一再要求,財政收入多了以後,支出主要是要解決以人為本問題,特別是要幫助最需要幫助的群體,錢要用在刀刃上,要切實為老百姓謀利益。
2003年到2006年的4年間,中央財政預算內直接用於“三農”的支出,已經超過了1.1萬多億元人民幣,年均遞增15.6%。金人慶在2006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2007年新增的政府投資大部分要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繼2006年,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率先免除學雜費之後,2007年這束陽光將普照到全中國的農村。除了教育之外,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些過去只有城裏人才能夠享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今後在公共財政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也將開始享有。今年農村合作醫療的目標是覆蓋80%的農民,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也將覆蓋3000萬左右的人群,比去年擴大一倍。
隨著公共財政陽光的普照,農民的地位開始發生悄然變化,他們有的已經開始擁有了城裏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日前,浙江省東陽市市委書記蔣永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市民與農民的變化時,半開玩笑地説,在東陽,獲得“榮譽農民”的稱號比獲得“榮譽市民”的難度要大,因為農民的身份更金貴!(王澤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