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循環經濟使我國銅都“三大污染源”變成滾滾財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6月6日電(記者郭獻文、葛如江)記者近日在我國著名的銅都安徽省銅陵市採訪看到,當地資源開發加工過程中形成的“三座大山”——黑色銅渣山、紅色硫酸渣山和白色磷石膏灰山,如今正在消失,並由嚴重的“污染源”變成了寶貴的資源和源源不斷的財富。同時,這個昔日煙塵籠罩、空氣嗆人的重污染城市,也正在變成環境優美的生態山水新城。

    銅陵市發改委副主任方永傑介紹,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銅陵市近年來逐步加大了治理工業“三廢”的力度,已經初步形成了循環經濟的産業鏈。2006年,全市“三廢”綜合利用産品産值達到15億元,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2%,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8.8%,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為99.0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減少。

    銅陵因銅而得名,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是新中國第一錠銅的誕生地。但隨著資源開發規模不斷擴大,銅陵不僅面臨資源逐漸枯竭的危機,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黑、紅、白“三座大山”成了銅陵重污染的象徵,居民苦不堪言。

    方永傑説,正因為銅陵市比其他城市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大得多,銅陵人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也覺醒得比較早。特別是2005年10月銅陵市及其主要工業企業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雙雙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之後,當地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推進有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銅陵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體系和各有關部門參與的高效協調機制。

    銅陵化工集團是“紅山”的製造者。該集團生産硫酸産生的大量粉狀硫酸渣,氧化後遇風飛揚,下雨則“紅水”四溢。市裏為此成立專門機構,研究綜合利用方案,經過科研攻關,投入近千萬元,從提高硫酸渣中鐵的含量入手,含量高的直接煉鐵,含量低的則製成球團由水泥廠做原料。如此一來,廢渣成了“香餑餑”,高高的“紅山”迅速縮小,到去年上半年被全部“吃”掉。據測算,去年在“紅山”治理中,企業由此增加産值5000多萬元。

    “白山”的主要成分是磷石膏,是安徽六國化工公司的固體廢物堆放場。遠遠看去,“儲量”達700萬噸的“白山”蔚為壯觀。去年以來,隨著利用磷石膏加工水泥緩凝劑技術的研發成功,銅陵“白山”開始緩慢降低。現在每年生産緩凝劑、石膏板材和石膏等,可吃掉磷石膏粉100多萬噸。

    而“黑山”的製造者銅陵有色集團,在發展循環經濟上更是先行一步。該集團去年建成投産的冬瓜山銅礦,採取“井下廢石充填循環技術”,使“廢石不出坑、尾砂不入庫”,從源頭削減了“黑山”的高度,僅此一項還可節約土地2000多畝。他們利用銅冶煉渣,研發生産可供造船行業大量使用的除銹磨料,原有的“黑山”也很快被“消化”。

    銅陵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劉海説,銅陵發展循環經濟經過了從“自然”到“自覺”再到“戰略”的發展階段。目前“三座大山”只剩下“白山”,估計再經過5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消滅”掉。市裏的工作重點已轉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循環經濟。

    記者在銅陵市最新規劃建設的濱江循環經濟試驗園區看到,這裡的所有項目都是按照循環經濟的新理念規劃設計的,初步選定的10多個項目,第一期投資總額35億元,園內每個企業都以上遊企業的排放物為原料,資源充分利用,能源梯級利用,目標是實現“零排放”。 

 
 
 相關鏈結
· 天津:發展循環經濟 推動節能減排
· 天津濱海新區循環經濟示範企業正式投産
·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將於6月份舉行
· 江蘇省投入1億元設立專項資金髮展節能循環經濟
· 河南三門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 江西豐城綜合利用煤層氣發展循環經濟變"害"為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