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峽工地6月10日電(記者魏夢佳 廖君)記者從中國三峽總公司安全監測中心了解到,長江現已進入主汛期,三峽大壩變形、滲流、應力應變等各項數據,都在設計參數內,大壩運行狀態正常。
三峽總公司安全監測中心總工程師馮興常告訴記者,目前大壩在144米水位運行,壩頂位移值為3.71毫米,壩基位移值在1毫米左右,沒有出現異常。受冬夏氣溫變化和水位高低不同的影響,大壩會出現位移現象。2003年5月,三峽水庫蓄水到135米,去年10月,又抬升到156米,監測數據表明,大壩運行的各項參數指標均在設計範圍內。
馮興常説,大壩基部用花崗岩修築,修建時,每隔3米,工作人員用水泥對岩石縫隙進行灌漿,以保證大壩穩固。監測數據顯示,135米蓄水之後,大壩最大滲流量為1.22立方米/分鐘;蓄水到156米後,滲流量為0.494立方米/分鐘,目前滲流量為0.473立方米/分鐘。
安全監測中心副總工程師劉維嵩解釋説,庫底淤積的泥沙會進一步封死縫隙,強化防滲作用,即使在水位升高的情況下,滲流量值也在減少。
據了解,從2003年至今,監測人員採用儀器和人工監測相結合的辦法,儀器每隔6小時匯總一次大壩變形的數據,監測人員每個月對相關數據進行3次統計和分析,一旦發現異常數值,及時查找原因,採取相應措施,確保大壩安全穩定。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大壩,全長2309米,分為左、右兩個壩段,混凝土澆築總量1610萬立方米。1998年底,左岸大壩混凝土開始澆築,去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達到海拔185米高程。
三峽工程騰庫近尾聲 隨時待命調蓄洪水
6月10日,三峽大壩壩前水位大幅降低。當日,三峽工程防汛騰庫工作接近尾聲。在此後5個多月的長江汛期內,這個舉世矚目的工程將參與長江流域的防洪調控,並首次發揮防洪效益,從根本上扭轉長江中下游幹流無庫容調節洪水的防洪局面。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新華社三峽工地6月10日電(記者周夢榕 沈翀)首次發揮防洪效益的三峽工程騰庫工作已近尾聲,壩前水位在本月已在144米左右運行。三峽工程梯調中心主任袁傑説,目前三峽水庫防汛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到位,隨時待命迎接洪水。
袁傑説,今年三峽樞紐安全度汛起關鍵性作用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導流底孔封堵和三峽船閘,這兩個工程的完建使樞紐整體擋水能力有所提高,大壩本身已可抵禦千年一遇洪水。
按照原設計,今年的調洪庫容為135米至156米形成的110億立方米庫容,由於船閘提前完工,汛限水位抬升至144米,正常防洪庫容降為68億立方米。袁傑説,這只相當於阻擋20年一遇的洪水,為此今年度汛方案還提出了應急方案,即在遇到百年一遇洪水時,緊急搬遷上遊2.8萬移民,水庫蓄水位抬高至166.5米,防洪庫容相應增加到146億立方米。
6月10日,三峽水庫茅坪滾裝碼頭水位已大幅下降。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按照騰庫防汛方案,4月起三峽大壩汛前準備工作有序進行,到6月初壩前水位逐步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4米左右。袁傑説,實時調度中,水庫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以下0.1米至防洪限制水位以上1米的範圍內變動,三峽出庫流量與入庫流量基本相等。
記者了解到,三峽于去年5月修建到頂,10月蓄水至156米水位運行,長江中下游具備了初期防洪能力。按既定的工程防洪調度方案,從去年11月長江枯水期開始,水庫水位即根據發電和下游航運的需要逐步消落。
印尼副總統參觀三峽工程
新華社宜昌6月10日電(記者 李志暉)印尼副總統優素福·卡拉10日考察了三峽工程,對這一工程巨大的規模和效益表示讚賞。
10日上午9時45分,卡拉乘專機從成都抵達湖北宜昌三峽機場。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在三峽展覽館向卡拉介紹了三峽工程的構成、作用及工程進展、移民搬遷和投資控制情況。
據曹廣晶介紹,三峽工程即將竣工,有望節約200億元人民幣投資,需要10到15年收回投資,目前發電效益非常好。卡拉隨即露出驚訝的神情。
卡拉還詢問起三峽工程百萬大移民的安置情況。曹廣晶表示,這些移民以前都住在沿岸的山上,三峽工程興建後,他們陸續搬遷到新建的縣城集中居住,還有很多已經遷移到全國各地去了。
參觀結束前,卡拉欣筆題詞:“三峽工程是一個非常宏偉的工程,具有非常大的效益。恭祝三峽工程一帆風順。”
隨後,卡拉不顧高溫實地考察了三峽大壩、雙線五級船閘和三峽左岸電廠。當聽説三峽機組都是中國人自己安裝完成時,卡拉立即伸出大拇指,稱了不起。
下午,卡拉一行離開宜昌赴香港,結束訪華。卡拉是應國家副主席曾慶紅邀請,于6日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正式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