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6月19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俗專家稱,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天津市民俗專家高成鳶介紹説,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叫法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基本相同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説。高成鳶表示,這些説法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和民間傳説,但尤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流傳,佔主流地位。
作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據民俗專家介紹,過去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挂鍾馗像,插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習俗已難覓蹤影,如飲雄黃酒等。
目前比較普遍的習俗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葉菖蒲,其中,吃粽子最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