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農業部:我國將採取措施防止農業自然災害加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董峻)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候對農業生産的影響將越來越大,農業自然災害總體呈加重趨勢。

    資料顯示,從新中國成立以來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情況看,雖然年際間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加重的(1960年和1961年的特殊年份除外),2000年達到最高。其中,1991年至2003年,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分別在8億畝、4億畝、1億畝的高位上波動。近3年農作物年均受災面積5.74億畝,因災損失糧食730多億斤,農業直接經濟損失950億元。

    農業生産尤其是糧食生産,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産方面的自然災害種類增多,強度加大。目前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幹熱風、洪澇、颱風、風雹、低溫凍害、早霜等。而在諸多災害中,對農業生産影響最大的是乾旱。

    我國是世界上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去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550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1945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農業年用水量在3600億立方米左右,約佔全社會用水總量的64%。每年農業灌溉缺水300億立方米,8億多畝灌溉農田中約有1億畝得不到有效灌溉。根據國家水資源發展規劃,到2030年灌溉用水供給量將基本維持零增長,農業用水矛盾將更加突出。

    水資源的短缺和時空分佈不均,決定了旱災是影響糧食生産的最大災種。從全國旱災危害的情況看,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乾旱危害一直呈加重趨勢,21世紀初達到高峰,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危害依然嚴重。據專家分析,每年因乾旱損失糧食佔各種農業自然災害損失糧食的60%左右。乾旱嚴重的2000年和2001年,損失糧食比例均超過70%。近3年乾旱較輕,但損失糧食比例仍達40%至50%。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乾旱偏重發生的態勢已經顯現。去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1攝氏度以上,全國平均氣溫僅次於1998/1999年,為歷史同期第2高值。同時,大部地區降水偏少,致使部分地區旱情持續發展,給秋冬季農業生産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5月17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2.24億畝,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500萬畝。同時,897萬人、752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目前全國受旱區域主要分佈在北方的華北、西北、黃淮及東北西部,南方的海南、雲南、四川、重慶的局部地區旱情也比較嚴重。

    應對全球氣溫變化對糧食生産影響,今後的重點是解決農業用水的供需矛盾。這位負責人説,目前我國灌溉水平均水分生産效率為每立方米1公斤糧食,低於發達國家水平50%以上,説明發展農田節水潛力很大。有關研究表明,通過發展農田節水,在灌區小麥和水稻生産上具有節水360億立方米的潛力,在旱作區增加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上具有260億立方米的潛力,相當於解決到2010年農業用水缺口的40%。

    為此,農業部今年起把農田節水作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措施,進行系統規劃、整合投入、強化落實。總的指導思想是: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緊緊圍繞糧食增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立足田間節水,遵循需水規律,結合區域特點,改革耕作制度,優化種植佈局,配套田間節水設施,集成創新節水模式,普及推廣節水技術,完善監測服務網絡,形成蓄、保、集、節、用一體化的農田節水格局,著力提高水的生産效率。

    田間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配套,是實現農田節水的關鍵性措施。針對田間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農業部將在灌溉區開展田間微型節水工程建設,平整土地,改造畦塊,完善田間灌溉末級渠係,配置田間軟管送水、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設備等,提高農田灌溉的調控能力。

    農田節水技術普及與推廣是保證基礎設施發揮作用和提高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農業部已探索形成了九大農田節水技術模式,將根據區域性水資源特點,結合優勢作物和特色産品生産,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模式、不同層次的農田節水技術集成示範區,展示技術效果,帶動周邊農戶,擴大技術覆蓋範圍。

    此外,還將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逐步探索建立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的節水高效農作制度,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資源性缺水地區,擴大低耗水作物種植面積,選用耐旱品種,改革種植制度,努力提高作物需水與自然降水在時空上的一致性。工程性缺水地區,實施水旱輪作,發展間作套種,努力減輕季節性乾旱的影響。灌溉農業區,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優化糧食作物品種,積極推進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産業發展,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分生産效益。

    同時,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加強節水技術培訓,建立健全農田節水技術推廣機構,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隊伍。針對不同區域的水資源和農業生産特點,完善技術服務手段,規範農田節水技術,配置土壤墑情監測設備,建立土壤墑情監測網絡,定期測定和發佈土壤墑情信息,為適水種植、抗旱減災和合理配置土肥水資源提供依據。研究開發節水農業信息網站,建立信息採集和發佈平臺,提高農田節水技術服務水平。

 
 
 相關鏈結
· 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抓好農業防汛抗旱
·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會見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惴閣爾
· 農業部:全國37市農産品總體抽檢合格率超過90%
· 農業部:全力防控水稻病蟲害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 農業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未出現大面積發生態勢
· 農業部啟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確保農業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