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十年前更堅固,更成熟,更了解將來
——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
在曾經的港督府、如今的特區政府禮賓府,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他係著招牌式的紅花紋領結,用略帶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告訴記者,香港回歸這10年的經歷,是一個不平凡的過程。“我總的感覺,香港比1997年前更堅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將來的道路。” 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接受訪問(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新華社香港6月20日電(記者 白冰 李凱 張勇)在曾經的港督府、如今的特區政府禮賓府,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他係著招牌式的紅花紋領結,用略帶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告訴記者,香港回歸這10年的經歷,是一個不平凡的過程。“我總的感覺,香港比1997年前更堅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將來的道路。”
曾蔭權在接受採訪時,笑言自己45歲才開始學習普通話,講得不流利。但他用普通話回答問題時不疾不徐,表達清晰,語氣堅定而自信。
回歸十年,曾蔭權與廣大香港市民共同見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偉大實踐。他的評價是,“一國兩制”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不平凡的概念,在香港取得了空前成功。
回歸十年是香港成功的十年
作為特區政府高官,曾蔭權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經濟不景氣和非典疫情等一系列嚴峻考驗,他深深感受到祖國對香港的關懷。他説,回顧過去十年,中央政府總是在香港困難的時候給予香港大力支持;港人對國家的認同一天天增強;同時港人也為國家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驕傲。“回歸10年,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港人的價值觀,港人喜歡的自由,港人重視的法治、公平的社會,流通的貨幣……香港的每一個價值不但沒有削弱,而且更有增強。”
他進一步指出,香港回歸後不僅維持了原貌,繼續保持原有的價值觀,而且還可以在諸如金融發展方面為國家作出貢獻。“現在看來不管是‘一國’,還是‘兩制’,在香港已很明顯地取得成功,得到了落實。總的來講,這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
香港精神是“永不言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曾蔭權出任特區政府首任財政司司長。2001年5月,他接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2005年6月在香港特區第二任行政長官補選中當選。今年3月25日,他又在香港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中以“高提名、高民意、高得票”的結果當選,4月2日獲國務院正式任命,任期自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十年來,曾蔭權始終身處特區的重要領導崗位。他並不諱言香港回歸10年經歷了很多起伏,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非典疫情相繼侵襲……“每一個突發事件都讓香港或在經濟上、或在社會上發生一些變化,但這些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了。”他認為,伴隨著這些起伏,香港的應對能力也在提高。
他舉例説,亞洲金融風暴以後,香港整個金融市場有了正面的提升,期貨市場跟現貨市場聯絡起來。現在香港對於外來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比以前強得多;非典疫情結束後,香港開始改善衛生條件,現在整個醫療系統的等級已經提高,應付和預見能力大大增強,這也是抗擊非典疫情所取得的經驗。
“在香港,每件事發生以後,會很快總結,很快採取防治工作,這個傳統會繼續下去。香港的基本精神就是‘永不言敗’。”
“不能把自己關閉在禮賓府”
熟悉曾蔭權的港人介紹説,曾蔭權的特點之一就是工作極其勤奮,這也是他們這一代香港人的共通之處。從當時一個沒有高等學歷的年輕推銷員,到進入公務員系統,直到擔任香港特區的最高首長,曾蔭權身上體現了香港人努力、勤奮、向上的精神。
曾蔭權當選為行政長官後,將行政長官辦公室和官邸搬到了禮賓府。他頗有興致地與記者聊起禮賓府的歷史:這座西式建築建於1855年,前身為香港總督府,曾有25位總督以這座建築物作為官邸和辦公室。不過,雖然搬入了禮賓府,但曾蔭權認為,要做好行政長官的工作,就不能坐在那裏僅從報告的描述中認識事情,必須走出禮賓府。
身為香港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對今後的發展有詳盡的綱領。他説,未來5年,特區政府的工作要以民為本,制訂政策要由下而上,做事要更公開,有更高的透明度,要讓市民充分參與。他特別提到:“我們要做得更好的是,要有愛心,特別是對不幸的人、條件不好的人、窮人,我們應該做點特別的功夫。”
在港英時期,香港官僚體系很少與市民直接接觸。曾蔭權説:“我在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的時候,深深感受到面對面了解市民的想法很重要,特別是基層、中産人士,他們對政府做法的反應,一定要充分了解。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把自己關閉在禮賓府,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我希望在每個星期,有一兩次機會走進市民中間。”
把香港帶上更高的臺階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的經貿聯絡越來越緊密。國家去年制定的“十一五”規劃,充分考慮了香港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需要,並配合國家的長遠發展,其中特別提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遊、資訊等服務業,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曾蔭權説:“國家的快速發展,給了香港很大的機會。這是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和肯定,更是國家對香港的期望。”
去年9月,特區政府在香港舉行了“‘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匯集香港學者、不同業界的人士,研究香港如何全面響應國家“十一五”規劃。曾蔭權介紹説,對於未來五年,特區政府制訂了一個行動綱領,提出200多條策略,我們會一一落實。
曾蔭權的眼光不僅局限于香港自身的發展。他對於行政長官的職責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即“基本法已經寫得很清楚,我要向國家負責,也要對香港市民負責;一方面要提升香港的生活,另一方面要對國家作貢獻。”
他説:“我每一項工作背後的思考,就是內地與香港要取得‘雙贏’。”
曾蔭權特別提到香港要發展成為“亞洲時區”的國際金融中心。他指出,香港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廉潔的公務員隊伍,城市國際化,是自由港,有完全流通的貨幣。香港融資能力特別強,世界最大的銀行、保險業基本都在香港設了代表處,香港的金融市場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位。2006年,香港融資能力已超過紐約,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倫敦。這些都使香港有條件成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
曾蔭權坦言,內地城市和香港在某些方面存在競爭,但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總量的90%來自服務行業。它的發展方向,跟內地城市不一樣,而且香港會“隨著市場的要求,特別是內地的發展情況,做出不同的發展和變化。”
他強調,香港與內地城市的互補性很強,“兩者關係不是‘零和遊戲’。香港發展金融業,一定會對內地市場的發展有很多貢獻機會。”
“未來5年,我很有信心,把香港帶到另一個層次,更高的一個臺階。”曾蔭權對香港的前途充滿自信,他微笑著説:“未來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結果!”
香港回歸十週年:小平總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指示
在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前夕,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詩人外交家”周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憶了他當年親歷與英國就香港回歸談判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再現了中方為實現香港回歸併保持繁榮穩定所做出的艱苦努力。
周南深情地説:“撫今追昔,更加感覺到香港順利回歸以及‘一國兩制’方針的順利實施,首先要歸功於小平同志的領導。小平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在關鍵的問題上,做出了關鍵的指示。”
香港回歸十週年:馬照跑跑得更歡 股照炒炒得更大
20多年前,鄧小平向撒切爾夫人解釋“一國兩制”構想時,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歸中國後,“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彈指一揮間,回歸十年的香港,“馬照跑,跑得更歡;股照炒,炒得更大”。
回歸10年香港安定繁榮 移民海外的港人再次回港
1997年之前,不少香港市民對香港回歸後的局面心裏沒底,因而選擇移民海外,香港更一度出現移民潮。回歸10年,今天的香港安定繁榮,不少移民海外的港人再次認定香港是安居樂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