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2日電(記者張代蕾)從上海新龍華站出發,經過羅湖橋口岸,到達香港九龍何文田車站:作為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快運貨物列車(簡稱“三趟快車”)之一的753次列車,長年累月馳騁在祖國的千里鐵道線上。
自1962年開行以來,753次列車(後更名為82753次)已累計向港澳運送物資160多萬噸,風雨兼程3000多萬公里。
曾負責上海新龍華站黨委宣傳工作的郭關元告訴記者,753次列車最初供應蔬菜、瓜果、活禽等各類鮮活冷凍物資,近十幾年來則專供活豬,每天600頭左右,且都是上海最好的豬。
“這些豬可不是隨隨便便哪來的都可以,必須是來自上海各個飼養出口基地專供的優質活豬。”郭關元説。
擔負供應活畜禽任務的上海五豐公司為提高供港活豬數量和質量,先後建立了70多個繁殖基地和飼養場,還不斷改良品種,培育出了頭小、腿短、身長的“五豐豬”。“五豐豬”個頭勻稱,每頭40公斤左右,皮薄骨細肉瘦,深受香港同胞青睞。
和蔬菜、瓜果等物資不同,活豬的檢驗檢疫工作更加複雜。活豬由大卡車運抵車站後,要先停靠在專用線上,由獸醫進行檢查,合格後方能放行。專用的運輸車廂必須嚴格消毒,“連車輪都經過高溫處理”,然後才把檢疫合格的豬趕進車廂。
如何把這些活豬安全地運送到終點,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郭關元説,40多年來,上海鐵路部門為這趟快車傾注了大量心血,“大家都把這趟列車當作最高等級的列車,以客運直達快車的待遇行駛”。
郭關元回憶説,快車剛開通時,要走9天9夜才能達到目的地,即使到了1996年,仍然需要5天5夜。這麼長時間的運輸,如何保證活豬的健康狀況,對鐵路部門和隨車押運員來説,都是很大的考驗。
“押運員朝夕與豬為伴,為了減少豬死亡和掉膘,他們不僅需要每天數次給豬上飼料、喂水,還得哈著腰在低矮的車廂裏清掃豬糞,隨時查看活豬的情況。”郭關元説。
1997年4月,全國鐵路首次在京哈、京滬、京廣三大幹線實行大規模提速,上海這趟快車的運行時間被壓縮到84小時;1998年,經過第二次提速,快車運行時間再次被縮短到74小時。
同時,鐵路部門還對現有的家畜車專門進行技術改造。以往由於列車晃動劇烈,活豬因碰撞、擠壓而造成傷殘甚至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1999年3月,新型的J5型家畜車廂在快車上“安家落戶”。改造後的列車增加了避震能力,運行更加平穩安全,不僅提高了豬的成活率,也極大地改善了押運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此外,上海鐵路局和相關部門還投入大量資金,在上海至深圳的1900多公里鐵道線上的主要停靠點建立了12個服務站,為列車提供上水、飼料補充、加冰等服務。
753次列車行運途中主要經過滬杭、浙贛、京廣三條主幹線,而這三條鐵道線長期以來貨運都比較緊張,但只要是供港列車需要開行,從運輸計劃到調度指揮,所有環節都優先安排,保證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1998年夏天,華東地區遭遇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鐵路多處中斷,香港的酒樓、超市、食品經銷商和市民都擔心鮮活冷凍食品的供應會因此“斷檔”。但在關鍵時刻,有關部門日夜搶修,確保了這趟快運列車的正常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