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6月24日電(記者 楊霞)我國中醫藥素來注重養生防病,在兩千多年前已提出了“治未病”理論。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24日在廣州表示,決定在全國選擇部分中醫院開展“治未病”試點,服務百姓。
24日,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座談會在廣州舉行。王國強説,“治未病”其核心就在於“預防為主”,這次會議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以來,首次關注預防保健的會議,要求中醫院從保健、養生、康復等方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拓展中醫藥服務功能。
王國強強調,在試點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突出重點、及時總結的原則,緊緊圍繞“治未病”的服務範圍與模式、服務內容與方法、人才隊伍建設等重點,探索出中醫醫院實現“治未病”思想的途徑、模式、相關配套政策及構建有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體系的辦法。
中醫“治未病”,始見於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提出的“上工治未病”。歷經長期的實踐,中醫藥逐步構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後防復”的理論體系,並形成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
今年3月底,全國首個“治未病中心”在廣東省中醫院掛牌成立,各地也相繼開展了一些探索工作。廣東省中醫院整合資源,把“治未病中心”分為三部分:“體質辨識體檢中心”“健康調養諮詢門診”及“傳統療法中心”。三部分以中醫體質學説為主線,建立中醫健康管理檔案軟體進行分析,並制定個體化健康調養方案,受到歡迎。目前,“治未病”工作已向社區推廣。
浙江省中醫院在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中進行“辨體優育”,實施孕産婦體質辨識,提供孕前、孕中和産後的辨體干預和辨體施養。武漢市中醫院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根據不同季節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疾病進行干預或預防。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表示:“目前的醫療現實急需‘未病先防’,‘治未病’使人擺脫疾病的困擾,掌握健康長壽的主動權。”他帶領的課題組經多年研究的“體質辨識”,為中醫“治未病”的開展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與會的中醫藥專家對“治未病”思想及試點工作的開展進行了研討。據了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通過試點,在3-5年內建成一批成熟開展“治未病”的中醫院,並將工作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