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韓潔)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7日審議了關於規範財政轉移支付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2006年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達到9143.55億元。
財政部長金人慶受國務院委託,在向會議作報告時表示,2006年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總額比1994年增加8682.8億元,增長18.8倍,年均增長28.3%。
根據報告,1994年—2006年,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佔地方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從11.4%提高到30%。其中,中部地區由14.7%提高到47.2%;西部地區由12.3%提高到52.5%。
目前,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體系由財力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構成。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縣鄉財政獎補資金、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專項轉移支付重點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支農等公共服務領域。
報告指出,2006年中央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由1994年的99.8億元提高到4731.97億元,年均增長38%,佔轉移支付總額的比重由21.6%提高到51.8%。
此外,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由1994年的361.37億元增加到4411.58億元,年均增長23.2%。新增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於支農、教科文衛、社會保障等事關民生領域的支出。
金人慶表示,財力性轉移支付的穩定增長,大大提升了中西部地區的財力水平。同時,專項轉移支付規模增加,並大力投向事關民生的領域,引導了地方政府資金投向,大大促進了社會事業發展。
我國將對現有財政轉移支付進行必要清理整合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韓潔)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27日審議了關於規範財政轉移支付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出了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工作的思路,表示將對現有轉移支付進行必要的清理整合。
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長金人慶向會議作了報告。他指出,我國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戰略目標,對現有轉移支付進行必要的清理整合,提高轉移支付的公開性、合理性與有效性,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這一思路,我國將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一方面,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黨中央和國務院文件要求設立的專項轉移支付可直接設立;中央各部門以及地方政府要求設立的專項轉移支付要嚴格控制,並報國務院批准同意後再實施。
另一方面,結合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轉變管理機制的要求,清理現行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中央現有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分為取消類、整合類、固定數額類、保留類等四種類別,並分別處理。
金人慶説,對到期項目、一次性項目以及按照新形勢不需要設立的項目,予以取消;對使用方向一致、可以進行歸併的項目予以整合;對每年數額固定,且分配到各省數額固定的項目,調整列入財力性轉移支付;對符合新形勢需要的項目繼續予以保留。
他指出,目前中央財政加大對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關乎民生的社會事業投入力度大多采取增加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這是符合當前政策和管理方式需要的。從長遠看,管理制度完善後,一些專項轉移支付可以自然形成地方支出基數,相當於財力性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法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記者韓潔)財政部長金人慶27日説,我國正在研究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法律法規體系,轉移支付法已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
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長金人慶27日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作了關於規範財政轉移支付情況的報告。
金人慶説,轉移支付法已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但目前由於政府間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轉移支付立法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他強調,作為過渡措施,要抓緊擬訂辦法,以國務院條例或部門規章的形式發佈,增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管理工作的約束,理順專項轉移支付的決策、協調、分配、監管等工作機制和程序。
報告指出,受一些因素制約,我國現行轉移支付制度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並逐步加以規範。金人慶表示,不斷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今後,財政部將加快建立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管理體制,提高專項轉移支付管理透明度,研究規範專項轉移支付的配套政策,並推行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
他指出,財政部也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