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於香港中環的中銀大廈(2006年11月10日攝)。香港回歸10年來,香港中資企業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新華社香港6月28日電(記者 王悅欣 朱華穎)香港回歸10年來,香港中資企業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央駐港聯絡辦經濟部部長王丙辛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中資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改革、改制與重組,呈現出多年少有的超常規發展態勢。”
截至2006年底,香港中資企業總數達2905家,比1997年增加了1049家,香港中資企業在港僱員已達4.56萬人,在海內外擁有總資産36033億港元,2006年,實現稅前利潤2614億港元。
王丙辛説,目前,香港中資企業業務幾乎涉及香港經濟的各個領域,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資銀行機構擁有總資産11972億港元,佔香港同類機構資産總額的16.3%;2005年末,中資銀行吸納的存款額和發放的貸款額分別佔香港同業市場的20.7%和22.6%;中銀香港的發鈔量佔港元流通量的21.9%,僅次於匯豐銀行。此外,中資企業在香港的保險、旅遊、航運、港口、建築、出版等行業,也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
內地企業、尤其是內地大型國有企業在港招股上市,成為2006年香港股市的主要增長動力。上市的香港中資企業不僅為自身發展壯大籌集了大量資金,也為香港股民和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資空間。
與此同時,香港中資企業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為維護香港基本生活物品供應、保障香港民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香港的鮮活冷凍商品、淡水等基本生活物資的供應主要依賴內地,大量具體事務由中資企業承擔。東江水佔香港總供水的75%以上,內地供應的活豬、牛、雞佔香港總供應量的70%以上,中資企業分銷的各類成品油也佔香港市場總銷量的25%以上。
王丙辛説,多年來,香港中資企業還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的優勢,為內地經濟建設優化配置國際資源,通過在香港上市、協助內地企業在港上市、直接投資等形式,直接或間接地為祖國內地籌集了大量建設資金。
截至2006年底,香港中資企業和內地企業已累計從香港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約1.5萬億港元,其中大部分資金都直接投向內地,為祖國內地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