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1937年1月中央機關遷駐延安。從此,延安成為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延安時期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轉變的關鍵期。其中心任務是:拯救國家和民族,驅除外侮,恢復主權。延安精神就是圍繞這個任務而形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在中國共産黨80多年的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共産黨人在延安時期培育的延安精神在今天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抗大”培養出十余萬名軍政兼優、德才兼備的幹部,他們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來到延安的青年學生在露天學習。新華社發
大生産運動,是延安軍民開展的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産自救運動。主要開展農業生産,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黨政機關、部隊、學校普遍參加生産運動,逐步達到糧食、經費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這是八路軍359旅在南泥灣開荒的情景。新華社發
大生産運動的開展,使解放區克服了嚴重的物質困難,改善了軍民的生活。1942年,延安女幹部在紡線。新華社發
延安警備團的戰士張思德同志(左),戰鬥中是英雄,生産中是模範。1944年9月,張思德在大生産運動中因燒木炭光榮犧牲。毛主席在追悼張思德同志的大會上,曾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