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藏羚羊從青藏鐵路五北大橋下經過(資料照片)。 朵朵白雲仍舊飄過湛藍的“神湖”,成群牛羊依然在寧靜的雪山下游蕩,然而古老的青藏高原卻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青藏鐵路通車整整一年了,一年間,記者見證了許多故事,雖然小,卻動人;雖然只是參天大樹的一枝一葉,卻預示著繁茂的未來。 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6月29日電(記者 李柯勇、拉巴次仁、呂雪莉)朵朵白雲仍舊飄過湛藍的“神湖”,成群牛羊依然在寧靜的雪山下游蕩,然而古老的青藏高原卻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青藏鐵路通車整整一年了,一年間,記者見證了許多故事,雖然小,卻動人;雖然只是參天大樹的一枝一葉,卻預示著繁茂的未來。
夏:“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
初夏正是可可西裏藏羚羊遷徙産仔期。青藏鐵路五北大橋邊,19歲的保護隊員龍珠騎著摩托車在保護區巡查,不遠處出現了200多只藏羚羊。
“看!藏羚羊要過道了!”龍珠興奮地低聲對記者説。為了不驚擾羊群,龍珠拉記者隱藏到鐵路的護欄後面。羊群慢慢接近通道,頭羊警惕地向四週觀望。確認沒有威脅後,大腹便便的母羊們開始排成長隊有秩序地穿過通道。
“每天看著藏羚羊在鐵路附近的草場上自由自在地活動,墨綠色的火車呼嘯而過,這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龍珠説。青藏鐵路改變了這位牧民後代的生活方式,他參加了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保護隊,每天的任務是查看、巡護藏羚羊安全通過青藏鐵路。
龍珠獨守在小小監測站裏迎來了青藏鐵路通車後的第二個夏天。為了打發枯燥的日子,他學會了好多藏語、漢語流行歌曲,巡護時經常哼唱的就是《天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
夏天是青藏高原最美、最有活力的季節,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驚奇。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西藏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開始凸顯。
在拉薩市民族北路,“西藏·南亞國際商貿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這座投資達1.7億元、總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國際商貿城,是目前西藏最大的專業傢具建材商城。已經開工建設的拉薩瑞吉酒店填補了西藏五星級酒店的空白。新加坡悅榕集團、香格里拉亞洲集團等紛紛進藏投資,來自尼泊爾、印度的南亞客商開始在拉薩投資藏毯業……
整個“十五”期間,西藏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只有51.2億元,而去年一年就達到40億元。
甘肅的藏族小喇嘛貢布乘火車去拉薩朝佛(5月28日攝)。新華社發
秋:鐵路給藏族農民帶來了“新想法”
收穫青稞的金秋,青藏鐵路通車給色瑪村農民帶來了“新想法”。
“以前我們主要靠種青稞、小麥生活,現在青藏鐵路修通了,我們想‘靠鐵路吃鐵路’。”村委會主任尼瑪説。
有260戶、800人的色瑪村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西部,緊挨著青藏鐵路拉薩貨運站。鐵路的開通改變了這個傳統農業村的經濟走向。2006年秋天,村民們集資90萬元,開辦了第一家物流公司。
“我們村有地理位置優勢,鐵路通車後貨運市場巨大,長遠看,物流業將是我們村未來發展的方向。”尼瑪詳細地給記者講了他們的盤算:物流公司至少可以解決2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入股村民還可以從公司盈利中分紅。
他們與中國化工總公司達成了協議,年內負責從180公里外的仁布縣運輸一萬噸鉛金粉到拉薩貨運站。成都一家運輸公司也有意讓村裏的運輸隊常年從拉薩貨運站往農牧區運送百貨。
鐵路開通一年間,這個村子發生了令人目不暇給的變化。全村有30輛卡車開始跑鐵路貨運,養雞場、商店也紛紛開張,不少村民收入比以前翻了幾倍。村民們仍然喝著青稞酒、酥油茶,卻笑得更加香甜。
色瑪村的變化是青藏高原人民生活乃至觀念變化的一個縮影。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雲説,鐵路通車後遊客增多,當地農牧民開始興辦農家樂、家庭旅館經營第三産業,在公共設施和飯店賓館的建設中,農牧民通過勞務輸出獲得了收益,世代牧耕的傳統生産方式正在蛻變。
一列進藏列車在崑崙山下行駛(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侯德強 攝
冬:“火”了旅遊暖了人心
冬季的高原朔風呼嘯,白雪皚皚,但是遠道來的旅客們卻坐在溫暖的供氧車廂裏,舒適地欣賞著窗外的壯麗風光。
“走在世界最高的鐵路上,沿途觀賞雄偉的崑崙山脈,煙波浩渺的高原湖泊,還有可愛的野生動物,這一切都充滿了吸引力。”今年2月4日晚,在從西寧開往拉薩的列車上,來自日本東京的黑田女士對記者説。
過去,冬季來青藏高原旅遊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青藏鐵路的通車使這裡的旅遊旺季明顯延長,旅遊業空前“火”了起來。
在拉薩北郊的娘熱民俗風情園,負責人多布傑説:“青藏鐵路開通後,到我們這裡的遊客人數猛增。前年接待還只有600人,去年接待了2000多人,而今年僅上半年就接待了2200人,比去年一年還多。”
旅遊業成為藏區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25歲的藏族姑娘丹增曲珍是民俗風情園的講解員,她説:“我和妹妹都在這裡打工,鐵路開通前每個人的月工資只有400元,現在翻了一番。”
像當地很多居民一樣,丹增曲珍家將自産的酸奶賣給遊客。“遊客多了,酸奶也好賣了。”她説,“過去一桶賣15元,現在漲到了30元。”
今年前5個月,西藏旅遊業“淡季不淡”,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7萬人次,同比增長82.7%,旅遊總收入增長78.6%。據自治區旅遊局預測,到2010年,西藏將接待國內外遊客6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將達60億元,相當於全區生産總值的12%以上。
春: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當封凍的江河初融、萬物復蘇的時候,家住青海玉樹的嘎瑪赤列第一次帶著73歲的奶奶、剛滿3歲的兒子,全家12口人坐火車到拉薩朝佛。
“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到拉薩朝拜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嘎瑪赤列説,玉樹離拉薩2000多公里。
眼下,西藏老百姓流行坐火車,不少人還參加旅遊團走下高原去遊玩。“在家如隔山,出門跨門檻。”不久前剛參加了“北京、五台山、西安十日遊”的赤來旺姆老人用藏族諺語比喻説,以前重重大山阻隔著通往內地的道路,現在乘坐火車出門像跨越門檻一樣容易,讓他像天空飛翔的雄鷹一樣飽覽了大山外多姿多彩的世界。
久美央金是拉薩八廓街上一家唐卡店的老闆,6月初,她帶著自家店的230幅唐卡坐火車來到北京,在一個古玩城舉辦了唐卡展覽,結果帶來的唐卡很快一售而空。看到那麼多的人喜歡唐卡,她萌生了一個心願:在丈夫的家鄉——“熱貢藝術之鄉”青海省同仁縣開辦唐卡學校,免費教孩子們學習繪製唐卡。她説:“讓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都來學習畫唐卡,能幫幫窮人比較有意義。”
説著這些,央金眼裏閃動著一抹光芒,仿佛看到一條更加寬闊的“金色大道”正在眼前延伸。
青藏鐵路通車一年150萬人次選擇坐火車進藏旅遊
“鐵路通車一年來,有150萬人次選擇乘坐火車進藏旅遊,佔進藏遊客總人數的二分之一強。”西藏自治區旅遊局副局長扎諾在近日召開的“西藏旅遊行業慶祝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座談會”上透露了這一信息。
他説:“從經濟受益角度,青藏鐵路通車首先受益的是西藏的旅遊業,因為青藏鐵路沿線本來就是一條精品旅遊線路。”扎諾説,鐵路通車徹底打破了制約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西藏開始告別了“出國容易,進藏難”的歷史,全區旅遊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
進藏旅客在西藏那曲車站停留觀光(5月23日攝)。據鐵道部統計,青藏鐵路自2006年7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至2007年5月31日,運送旅客已達130多萬人次。青藏鐵路運營後,每天有4對旅客列車奔馳在青藏線上,約5000名中外旅客乘坐列車來往于青藏高原和祖國各地。新華社記者 侯德強 攝
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成為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神"
記者從鐵道部獲悉,為保護青藏鐵路沿線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公司在鐵路沿線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區段,修建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並設置了防護欄、警示牌和遷徙誘導等設施,有效地保護了野生動物的種群基因交流、生存繁衍和遷徙。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的調查表明:青藏鐵路設置的33處野生動物通道作用明顯,對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種群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青藏鐵路一週年:安然度過第一個夏、秋、冬、春
在青藏鐵路通車即將一週年之際,記者從鐵道部獲悉,青藏鐵路實現了線路基礎穩定、設備質量可靠、列車運行平穩。青藏鐵路安然度過了全線開通運營以來的第一個夏、秋、冬、春。
·凍土路基趨於穩定
·設備運行安全可靠
·監控系統保障有力
青藏鐵路提升西藏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話語權”
“青藏鐵路的通車有力地提升了西藏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從東西部區域經濟互動與合作來看,至少我們的‘話語權’得到了提升。”西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何本雲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何本雲説,鐵路通車之前,由於資源、地理、環境的阻隔,西藏與全國市場的連接受到交通“瓶頸”的制約,處於相對獨立和封閉。“青藏鐵路開通後,我們有了這個‘大通道’,可以把西藏的市場與全國市場連接起來,大量的人流、物流通過鐵路源源不斷地運進來、輸出去。”何本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