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對高校獎助學金制度覆蓋範圍等作出明確規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財政部、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對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三項高校獎助學金制度的覆蓋範圍、申請辦法和審核制度等作出明確規定。

    據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介紹,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的獎勵對象均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的學生。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品學兼優的可以在二年級向學校提出申請。經過學校評審符合條件的,可以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特別優秀的學生可獲得國家獎學金。高校二年級以上的本專科學生,無論家庭經濟是否困難,只要是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學習成績優異,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特別突出,經過學校評審,可以獲得國家獎學金。

    趙路強調,一個學生不可以同時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例如,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拿到每年平均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後,如果學習成績優秀,可以申請每年8000元的國家獎學金或每年5000元的國家勵志獎學金,但只可申請其中一項。

    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名單要有不少於5天的公示。最後名額的確定,要經過學校領導的集體研究討論,而且還要按程序上報批准。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均是一次性發放到學生手中。

    根據規定,國家助學金應按每生每年2000元按月發放到學生手中。趙路指出,國家要求學校從事業收入中拿出4%到6%的經費用於助學。“這是硬性規定,必須拿出來。”

    教育部、財政部還印發了《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學生在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之餘,可以申請並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下,參加校內外的勤工助學活動,並取得相應報酬,用於解決部分學習和生活費用。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都有專門負責勤工助學活動的機構。校內勤工助學主要有助教、助研、助管崗位,以及實驗室、校辦産業、後勤服務、各項公益勞動崗位等。國家不允許組織學生參加高空作業、嚴重污染、輻射等極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和危險的特殊行業和專業的勞動。

國家助學貸款仍未滿足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2日表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佔高校在校學生總數的20%,而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只佔在校生的10%。發放工作仍然難以滿足需要。

    趙路指出,國家要求全國所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都應開辦國家助學貸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問題。

    據介紹,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近年來取得很大的成效,特別是從2004年實施了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以後,成效很顯著。

    據統計,實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至今,銀行累計審批貸款金額226億元,惠及學生306萬人;其中,新機制實行以來,銀行累計審批貸款金額已達到195億元,惠及學生219萬人。

    趙路透露,財政部和教育部以及有關金融部門正在研究考慮,在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中加大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力度。生源地助學貸款較之目前的國家助學貸款有很多的優勢,例如對學生家庭困難情況比較容易掌握,貸款的歸還比較有保障等。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具體實施辦法。

    據了解,目前我國西部各地都制定了生源地貸款的地方性政策。例如甘肅規定,如果在當地申請助學貸款的話,只能報考省屬或者市屬的高校。但這就限制了一些成績很好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報考。

    “如果從全國範圍設計生源地助學貸款制度,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趙路説,“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的政策。”

新的高校獎助學金制度可基本滿足在校貧困生需求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佔我國高校學生人數的20%,其中特別困難的學生佔8%到10%。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2日表示,新的高校獎助學金制度將可以基本滿足在校貧困學生的需求。

    崔邦焱説,我國高校學費標準目前平均為4000元至4500元。有些熱門專業由於回報率很高,學費標準超過萬元。這給部分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尤其是廣大來自農村、邊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造成了沉重負擔。為此,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大力增加投入,將於今年秋季開學出臺新的高校獎助學金制度。

    按照新的制度設計,約有340萬名學生可以獲得每生每年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解決學生的基本生活問題。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獲得每年8000元的國家獎學金或每年5000元的國家勵志獎學金,同時還可以申請每年最高6000元的國家助學貸款。

    “這一系列制度基本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 崔邦焱説。

    崔邦焱指出,每個高等學校的學生應該實事求是地進行申報。如果家庭經濟確實有困難,就應向學校申請資助。如果家庭經濟困難不大,應將接受資助的機會讓給更困難的同學。

    他強調:“高等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實行成本分擔機制,交費上大學是每一個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義務和責任。”

國家獎助學金制度不把民辦學校排除在外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將於今年秋季開學實施。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2日表示,國家獎助學金制度沒有把民辦學校排除在外。

    財政部、教育部日前印發《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這三個文件均涵蓋民辦高校。

    趙路説,民辦學校如何執行國家獎助學金制度,在三個文件中均有原則性規定,如民辦高校必須規範辦學;民辦高校舉辦者要按照一定比例從事業收入中提取4%到6%的經費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招收的學生如果要申請國家獎助學金必須符合申請條件等。

    他指出,民辦學校具體如何執行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由各地負責制定具體辦法。地方在確定民辦學校如何執行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的辦法時,需要考慮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學費標準、招生分數、學科專業設置因素、就業率等。這些因素由教育部和財政部根據新的助學政策提出,供各地確定相應辦法時參考。

我國高校獎助學金制度“幫困又獎優”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2日表示,我國將在高校形成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等多種方式資助體系,資助原則是“幫困又獎優”。

    據他介紹,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和國家勵志獎學金這三項資助制度的資金來源全部由政府承擔,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國家獎學金由中央財政承擔。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由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按比例分擔。

    隨著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全部落實到位,每年國家用於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將達500億元。全國每年將有大約400萬大學生和1600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獲得各種形式的資助。全國平均每100名大學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獲得資助,90%的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學生能獲得國家資助。與之相比,2006年,中央財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助學金經費只有18億元,地方財政投入也非常有限。

    趙路説,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具有資助強度大,覆蓋範圍廣的特點。從今年秋季開學,中央和地方政府為實施新的助學政策將投入154億元。國家助學金的資助標準從過去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每年資助34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佔在校生總數的20%,資助面相當於過去的7倍;國家勵志獎學金每人每年獎勵資助5000元。每年有51萬名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獲得資助,約佔在校生總數的3%,資助面相當於過去的10倍;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獎勵8000元,每年獎勵5萬名特別優秀的學生。

    他指出這三項資助制度的獎勵資助對象各有不同:國家助學金是資助高校包括高職在校生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具有獎勵資助的含義,包括高校和高職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獎學金是不論貧富,獎勵品學特別優秀的學生。

    趙路強調,新的國家獎助學金制度的政策導向作用強。在名額和資金分配上不搞平均主義,而是考慮到不同高校和專業特點,要向國家最需要的農林水地礦油核專業進行傾斜。

今後高校學生勤工助學每小時酬金不低於8元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劉奕湛、吳晶)教育部、財政部日前印發《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的通知,通知規定,學生在勤工助學期間每小時酬金原則上不低於8元,每人每月不得超過40個小時。

    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介紹説,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有專門負責勤工助學活動的機構。學生在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之餘,可以申請並在學校的統一管理下,參加校內外的勤工助學活動,並取得相應報酬,用於解決部分學習和生活費用。校內勤工助學主要有助教、助研、助管崗位,以及實驗室、校辦産業、後勤服務、各項公益勞動崗位等。

    崔邦焱説,高等學校的學生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有很繁重的學業任務,必須要保證學生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從事勤工助學活動。同時,《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不準學生參加有毒、有害、損害身體健康、高空作業等有危險的活動,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要保證學生的安全。要保證學生的承受能力。

 
 
 相關鏈結
· 三項獎助學金制度獎勵資助對象不同 既幫困又獎優
· 3項獎助學金制度由政府投入 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