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銀監會首份年報:中國銀行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 劉詩平、毛曉梅)作為應對日益向深度發展的金融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國銀行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中國銀監會首份年報公佈的中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的“家底”,雖然還説不上殷實,但中國銀行業在“走出去”時所打出的“組合拳”,則已相當引人注目。

    亮出“成績單”

    近日面世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年報》顯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工商銀行等5大國有商業銀行海外總資産達2267.9億美元。國有商業銀行在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等2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7家分行、31家附屬機構和12家代表處。

    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也紛紛走向海外。招商銀行在香港設有分行、在美國設有代表處,廣東發展銀行設有澳門銀行,光大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處;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法國和南非分別設有代表處,國家開發銀行則在香港設有代表處。

    不只是海外分支機構的設立和籌建,海外並購同樣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如中國建設銀行收購美國銀行(亞洲)公司,工商銀行與有關方面就收購印度尼西亞哈裏姆銀行也展開了磋商。

    “銀行業全面開放為中資銀行‘走出去’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我國經濟整體實力增強和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宏觀環境的變化,大量國內企業‘走出去’,已成功改制上市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商業銀行,加快海外發展步伐實屬必然。銀監會積極推動中資商業銀行在境外新設分支機構和並購金融機構,也起了好的作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

    打出“組合拳”

    2007年上半年,中資銀行“走出去”的成績單裏,增添了更多新內容。僅就名列全球銀行前10位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而言:海外分支機構最多、中國最國際化的銀行——中國銀行,按照海外發展戰略,正加速整合其海外分支機構的資源;工商銀行收購印尼哈裏姆銀行已獲雙方監管機構批准,收購事項在進行中,同時工行在美國和俄羅斯提出了設立分支機構的申請;已在法蘭克福、東京等境外6個地區設有分行的建設銀行,已完成了建行亞洲業務的整合,越南分行的資格剛剛獲批,目前則在申請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分行資格。

    負責監管國有商業銀行的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綜合處處長賴秀福認為,中國銀行業大踏步“走出去”,打的是“組合拳”,是全方位提升競爭力。

    “除了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和展開並購,商業銀行在境外融資、派人員去海外培訓,都是‘走出去’的方式之一。以前國有商業銀行總是立足國內財政支持增加資本金,現在則在全球市場上融得鉅資;一些商業銀行除了引進大量海外金融人才外,更派出大量員工去海外培訓,學習最先進的金融服務和技術。‘組合拳’的打出,因而顯出了效果。” 賴秀福説。

    迎接新挑戰

    充分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改變國內業務“一頭沉”的收入結構,國際金融一體化現狀下競爭力的加強,都要求中國銀行業“走出去”。那麼,中國銀行業“走出去”會面臨哪些挑戰和風險?

    新當選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會會長的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認為,為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中國銀行業正在加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但中資銀行要適應海外監管環境、了解當地市場需求、融入當地主流市場,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

    強調“建行必須走出去”的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則坦言,建行“走出去”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人才問題。

    有關專家認為,對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中資銀行來説,挑戰既來自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和國際化經營經驗的不足,也來自風險控制能力和戰略規劃的需要加強,還來自當地經濟運作環境和方式的熟悉與操作。隨著中國銀行業在海外認知度的不斷提高,搏擊國際金融風浪的能力不斷增強,積極而穩健地拓展海外業務,用不了多長時間,必將是另一番景象。

 
 
 相關鏈結
· 銀監會:研究流動性過剩環境下銀行業管理和運行
· 銀行業成立相關的服務部門緩解中小企業貸款問題
·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確立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
· 銀監會首席顧問:銀行業風險防控要做到5個"關注"
· 中信銀行成功上市 我國銀行業改革向縱深推進
· 銀監會:我國銀行業將努力切斷網絡色情資金渠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