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巡禮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人民日報記者江山 新華社記者黎雲、黃書波)58年滄桑巨變,人民共和國由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58年征程闊步,人民軍隊由“小米加步槍”的單一陸軍壯大為精兵、高效的現代化合成軍。日新月異的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
16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將通過20件國産大型主戰裝備、1750件文物、970余幅圖片、6座大型景觀,帶領觀眾穿越歷史時空,去聆聽人民軍隊與共和國同步發展壯大的腳步聲……
人民共和國的鋼鐵長城
一面從朝鮮戰場繳獲的敵軍軍旗,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50多年前朝鮮半島上的生死較量中——
1953年7月13日深夜,偵察排長楊育才帶領12名偵察兵,奇襲敵軍首都師號稱“白虎團”的第1團團部,搗毀團指揮系統,斃傷團長以下54人,俘敵16人,繳獲白虎團團旗……“白虎團”番號從此消失。
當年的人民共和國,剛剛從戰爭廢墟上站起,就不得不再次為和平而戰。在朝鮮戰場上,中朝軍民並肩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五次戰役及其後的一系列攻防作戰中,共斃傷俘敵109.3萬人……
展覽中的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60年代末,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台灣國民黨軍隊一系列竄擾破壞,殲敵3萬餘人,擊沉擊傷艦船141艘,擊落飛機150多架……
在一次次勝利的光榮中,人民解放軍也迎來了難得的軍事訓練正規化時期。從全軍開展軍事訓練“大比武”到訓練“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從合同戰役戰術訓練到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訓練目標,一直到新世紀新階段開展的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展覽大廳裏,一張張圖片和一件件實物在向人們無聲地展示:和平時期的人民軍隊始終在居安思危。
展廳中搭建的海軍多功能艦艇操縱模擬訓練系統、坦克訓練模擬器,給感興趣的觀眾提供了與現代化裝備親密接觸的機會。
“坐在炮長的位置上,你可以感受各種敵情條件下的戰鬥情景。”從總參軍訓和兵種部抽調來擔任解説任務的苗穎涵介紹説。
正如展覽所展示的一樣,現代化訓練手段今天已經成為提升解放軍軍事訓練效果的“助推器”。基地訓練磨礪雄師勁旅,模擬訓練創設逼真環境,網絡訓練演練三軍聯動。展覽通過一組組照片和一件件實物,展示了人民解放軍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的如火熱潮。
陸地猛虎、海上蛟龍、藍天雄鷹、空中神箭聯為一體;戰場感知、指揮控制、信息對抗、火力打擊高效聚合——實兵、實彈、實裝的諸軍兵種聯合演習的一組巨幅照片,勾畫出了一幅陸、海、空、電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全景圖”。
立足訓練提升部隊戰鬥力,堅持從嚴治軍推進正規化建設,貫徹人民戰爭思想,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一個個展櫃、一組組視頻用雄辯的事實證明:人民解放軍不愧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鋼鐵長城。
永葆人民軍隊政治本色
先進黨組織223個,優秀黨員27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66名,展廳中一幅關於黨的十六大以來獲得全國、全軍表彰的軍隊先進黨組織和個人的圖表,展示了人民解放軍加強黨組織先進性建設的最新成果。
一本本關於如何發揮黨委核心領導作用、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法規制度,一張張各級黨組織議事、學習和帶領官兵完成任務的圖片,形象直觀地告訴人們:軍隊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在先進性建設中進一步增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建軍之本、強軍之道、制勝之源,始終是人民軍隊不變的軍魂。
打牢聽黨指揮的思想基礎,關鍵在於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從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58年來,三軍將士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了高度一致。
人才為建軍治軍之本。從1950年確定在全軍實施文化教育,到20世紀80年代中央軍委決定幹部提拔必須經過院校培訓,再到2003年全軍實施人才戰略工程,黨中央、中央軍委一直把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作為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
兩張圖表顯示:到2006年底,我軍作戰部隊軍級領導班子成員,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佔81.7%,有出國留學經歷的佔10%。從2001年至2006年,全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3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28項。
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銜接,軍事教育與國民教育並舉,國內培養與國外培訓結合,展覽通過一張張圖片表明,一個軍隊人才培養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大型景觀《平安是這樣得來的》,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1998年,滔滔長江水衝垮了堤岸,淹沒了村莊,人民解放軍跳進江水堵缺口,衝入村莊救群眾,戰鬥在千里江堤上……
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是這支軍隊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1976年7月,唐山發生7.8級地震,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10萬大軍徒手挖掘廢墟,使16400余人絕處逢生;1987年5月,大興安嶺發生森林火災,當地駐軍、武警部隊與群眾一起,奮戰28天,撲滅了烈火……
58年來,人民子弟兵始終是參加和支援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始終是搶險救災的突擊隊。在履行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壯烈事業中,人民軍隊有30多萬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涌現出了以雷鋒、李向群、楊業功為代表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
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後勤
今年剛剛配發全軍的07式新軍服,成為此次展覽的一個亮點。講解員趙早介紹,“新軍服共有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誌服飾4個系列、600多個品種。”
從50式的倣蘇聯軍裝,到65式的“一顆紅星頭上帶,革命紅旗挂兩邊”,再到威武、精神、帥氣的07式,軍裝的變遷,是國家興旺繁榮的標誌,它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軍後勤戰線面向基層、服務官兵的努力。
展覽資料表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軍後勤投入經費上百億元,實施了一系列凝聚軍心的“固邊工程”,解決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吃水、用電、洗澡、取暖、看病難等問題,營造了拴心留人的好環境。
時刻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全軍後勤集中財力物力向基層傾斜、向邊遠地區傾斜、向作戰部隊傾斜,廣大官兵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飲食質量正在由溫飽型向營養型發展,營區建設逐步走向美觀和諧。
同樣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插上“科技”翅膀的後勤裝備:衛勤保障裝備,能在2小時內迅速展開一個100張床位的野戰醫院;野戰輸油管線裝備,全線指揮調度基本實現信息化,一天輸送量達2500噸;大噸位集裝車,一名司機在40秒內可裝卸22噸作戰物資,效能是普通運輸車的40倍……
1985年以來,全軍後勤獲國家科技進步獎773項,衛生系統科研成果佔全國同行業的50%。
伴隨後勤裝備更新換代的,是綜合保障能力的躍升。軍港機場功能齊全,陣地設施完善配套,投送手段立體運用,應急力量快速反應,基地保障形成拳頭,教育訓練貼近實戰……一組組展覽表明,我軍後勤已經構建了與作戰力量相匹配、陸海空相銜接、基地與機動相結合、現役與後備相協調的保障體系,形成了全時空、全方位的保障能力。
多媒體演示的三軍一體化保障,讓人們看到了大聯勤的優越性。
2003年6月,中央軍委確定在濟南軍區(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戰區內聯勤機關按比例配備軍兵種幹部,實現了三軍合編,增強了組織一體化保障的能力;戰區內總部和軍兵種的6類16個實體移交聯勤系統,實現了統管共用,優化了保障資源配置;戰區內三軍部隊的供應保障由聯勤系統統一組織,實現了通專一體,減少了供應保障渠道和環節……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推進三軍分散保障向一體化保障轉變、自我保障向依託社會保障轉變、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人民軍隊後勤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跨越式發展的武器裝備
展櫃中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模型,永遠銘刻著“兩彈一星”科學家們的功勳。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美國用了7年4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我國只用了2年8個月。
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武器裝備的研製,為困難時期的中國奪取了世界尖端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幾乎在同一時期,我國迅速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制式化和初步國産化,自主建成了陸海空和地地導彈武器裝備基本體系。
時間回溯到1949年的開國大典,接受毛澤東檢閱的解放軍官兵,裝備的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萬國牌”武器。那時的國防工業,只能生産維修一般槍械。
進入新時期,我軍裝備部門著眼打贏信息化戰爭,加快了武器裝備建設步伐。陸軍,建立起了快速機動、立體突擊的裝備體系;海軍,建立起了海空一體、適應近海防衛作戰的裝備體系;空軍,建立起了空地結合、攻防兼備的裝備體系;二炮,建立起了核常兼備、射程銜接的地地導彈裝備體系;電子信息裝備,正朝著綜合集成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和一個個景觀展示,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我軍已經基本建成了新型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協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為我國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立下赫赫戰功的,是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起來的裝備科研部門和國防科技工業。
航空裝備試驗場、飛機總裝車間、現代化的造船廠……一張張照片展示:我國已經建成了信息化程度較高、門類齊全、手段先進的裝備科研試驗體系,基本形成了結構優化、技術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太空是國家安全新的戰略制高點。1992年,黨中央果斷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廣大工程建設者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譜寫了共和國航天事業的壯麗史詩——
1999年11月,首次無人航天試驗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向太空。
展覽中,那件曾經翱翔太空的宇航服,向觀眾述説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的喜悅……
走出室內展廳,走進廣場上的四座大型迷彩偽裝網,一件件大型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裝備闖入視野——
那威武雄壯的坦克,那展翅欲飛的戰鷹,那直刺長空的導彈,仿佛告訴中外觀眾:這支正在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人民軍隊,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