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探索扶持農機合作社新模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哈爾濱7月18日電(記者 韓潔)在不改變土地承包權和收益權的基礎上,吸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機合作社,由合作社借助大型農業機械實現土地集約經營,這一創新做法使黑龍江省部分農民受益匪淺。

    在黑龍江省安達市最大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豐橋農機合作社裏,十幾臺大中型農用機械整齊地排放著,其中不乏大馬力拖拉機、自走式穀物收穫機和背負式青貯收穫機等。

    “通過農機資本的注入,吸引土地資本到合作社入股,豐橋農機合作社通過機械化生産、標準式作業、定單式銷售和企業化管理的運行模式,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産,大大提高農民收入。” 安達市豐橋農機合作社總經理羅富春對新華社記者説。

    作為一種創新運營模式,2004年底,豐橋農機合作社由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批准立項,2005年3月正式開始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投入200萬元,鎮政府投入現金和實物折資67萬元。合作社首批入股農民212戶,入股土地5000畝。目前,入股農民增加到347戶,入股土地增加到8300畝。

    合作社總股本為526萬元,其中:國有股20萬元,佔總資本的3.8%,來源於財政投資的10%;集體股67萬元,佔總資本的12.8%,來源於鎮政府投入的資金和實物折資;個人股439萬元,佔總股本的83.4%,來源於土地折股249萬元,社會自然人入股10萬元,財政投資80%量化給農民的180萬元。合作社的可分配利潤按股分紅,當年兌現。

    羅富春説,合作社經營土地後,土地由一家一戶經營變為連片規模經營,每畝收入近750元,比農民個人經營每畝多收入200元,而且通過大型農機進行保護性耕作,土壤也得到了保護。

    與此同時,參股農民還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紛紛外出打工和開辦其他産業。羅富春説,昇平鎮保田村的入股農民已經組織了7個工程隊外出打工,戶均增加收入7400元。

    豐橋農機合作社的創新得益於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和對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支持。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將提高機械化水平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基本任務之一。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經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該法律解決了曾經一度困擾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法人資格問題,明確了國家的優惠扶持政策,並鼓勵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和機制。

    在黑龍江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寫進未來規劃。“十一五”期間,省農發辦計劃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0個,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80個。通過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新增大型動力機械750臺,新增配套機具1800臺(套)。

    “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在於集約化,出路在於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黑龍江省財政廳黨組成員、農發辦常務副主任運連鴻説。

    他指出,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建立農機股份合作社等方式,把農業開發資金投入到農業、農村和農民身上,一方面可以把農民的經營權搞活,提高土地産出率,另一方面可以解放農村生産力,促進農民增收,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統計顯示,2003年以來,黑龍江省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2.7億元,吸引社會資金2.4億元,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70個、新增大型拖拉機和大型收穫機械1218臺、新增農機總動力14.16萬千瓦,不僅促進糧食增産10%以上,而且促進了糧食生産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目前鎮上越來越多農民還在申請入股豐橋農機合作社,下一步除了擴大土地經營合作規模,合作社還將進一步發揮大型農業機械作用,向沒有參股農民開展代耕和包工服務。”羅富春躊躇滿志地説。但他同時指出,雖然前景廣闊,農機合作社的發展仍面臨資金短缺、大型機械設備不足的挑戰,難以滿足農民旺盛需求。  

 
 
 相關鏈結
· 陜西省以示範區建設帶動農機化整體水平全面提升
· 湖南農機部門支農見行動承包"雙搶"作業2500萬畝
· 各地農機部門針對"三夏"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工作
· 河南收割機出省作業
· 三夏服務:小麥聯合收割機運轉途中注意事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