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業只增長約0.1個百分點——就業彈性系數降低的現狀引起廣泛關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日前在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高層論壇上表示,就業形勢正在發生變化,當前要努力把經濟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把城鄉二元結構轉換的過程變成統籌城鄉就業的過程。
據介紹,在整個改革開放期間,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直伴隨著城鄉就業的擴大。但近年來,同樣的GDP增速帶來的就業增加量呈現下降趨勢。固定資産投資效果系數也從1991年0.56下降到2006年0.23。與此同時,失業率構成發生變化,2/3以上的因素是摩擦性和結構性的自然失業率。專家分析,這説明當前解決就業問題,不能單純依靠經濟增長速度和固定資産投資,而是要開拓新路子,尋找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增長方式。
張小建説,在現階段應重點鼓勵就業彈性高的産業發展,特別是第三産業。
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勞動力市場用人需求和求職者均有17%以上的增長。勞動力總體上仍供大於求,但部分地方如福州、溫州等已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高端人才和實際操作者尤其緊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翟燕立介紹説,從我國總體情況看,就業形勢仍十分嚴峻。部分城市勞動力供不應求主要是一種結構性矛盾。這種矛盾主要呈現“兩頭緊”的態勢,即:高端人才和實際操作者緊缺。勞動力市場上,技師、高級技師的求人倍率分別達到2.31、2.29。
此外,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崗位也開始出現“招工難”。其中在南京,搬運、包裝工的崗位空缺與求職者比例達到39:1,在重慶這一比例為3:1。 (白天亮、鄭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