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解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嘉賓名單:
謝伏瞻:國家統計局局長
特邀嘉賓
陳 淮: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陳宗勝: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小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盧中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
周天勇: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
石伊恩: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高級顧問
陳東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左小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吳堅忠: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孟曉蘇:中國房地産開發集團公司董事長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 圖片來源:CCTV-2《對話》
主持人(陳偉鴻):好,謝謝大家,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對話》節目,歡迎各位。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矚目的焦點,面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有人認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正在受到挑戰,也有人擔心中國經濟,會不會像此刻的天氣一樣,處在一種高溫和炎熱的狀況。怎麼樣才能來準確理性地,看待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國家統計局的局長,謝伏瞻先生,為我們來做一個全面而權威的解讀,掌聲請出謝伏瞻局長,有請。
歡迎您,謝局長。我們大家都知道,前兩天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報告,我們想請您這位統計局的局長,來統計一下,在這個報告發佈之後,您被問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問題?
謝伏瞻:我想現在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增長速度。
主持人:增長速度,大家都會從什麼樣的角度,來關注這個問題?
謝伏瞻:很多人覺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加快。
主持人:有沒有人用非常尖銳的語言來,向您提問這個問題?
謝伏瞻:他們主要是關心數據的準確性。
主持人:準確性。那您怎麼來回應他們的這種關心?
謝伏瞻:我當然會非常坦率地告訴他們,我們的數據是準確的。
主持人:繼續要請您來統計一下,面對這份新鮮出爐的報告,作為統計局的局長,您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謝伏瞻:看到這份數據我想,第一,我們還是感到很欣慰。
主持人:欣慰。
謝伏瞻: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了,平穩快速增長的態勢。
主持人:現場如果也感受到欣慰,這兩個字的,也可以用掌聲來呼應一下,大家和謝局長的感受一樣。
主持人:很多人跟您的感受一樣,其實剛才我反復提到了您的一個身份,就是國家統計局局長,其實還應該提到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大家知道,謝局長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經濟學家,我很想知道,稍候我們要請您來解讀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時候,您會更多地以局長的眼光來解讀,還是以經濟學家的視角來解讀?
謝伏瞻:如果是統計數據的話,我想我應該用局長的身份來解讀,如果是談到經濟運行的一些特點、判斷等等,我可能更多地是用經濟學家的,這種角度來看待。
主持人:那今天我們這期節目,是特別聯合了《經濟半小時》和《中國財經報道》共同來製作的,現在我們的記者已經趕赴到了各地,我們經濟最為活躍的第一線,去觸摸經濟發展的脈搏,我們一塊來感受一下,他們發回來的報道,我們也請我們的謝局長,邊看邊和我們來分析,中國的經濟運行情況,好不好?
謝伏瞻:好。
主持人:來 我們一塊來看看今天的,第一個記者調查。
短片1:
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記者侯明古:我現在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7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中國GDP增長11.5%,當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並給予高度關注。
這裡的媒體普遍認為,11.5%這個數字説明目前中國經濟保持了很高的增長速度,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華盛頓市民: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形勢現在非常好,我有一個朋友在中國工作,我不知道他具體做什麼工作,不過收入好像很不錯。
中國經濟發展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中央電視臺駐東京記者孫岩:大報之一的《朝日新聞》7月19日以及7月20日,連續兩天對此方面內容都進行了報道,併發表了相關的一些分析性文章。它講到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這些數據,説明中國經濟正在以快步、穩定的勢頭向前發展。
東京市民:日中關係在不斷發展,變得更加友好,包括經濟在內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中央電視臺駐柏林記者季蕓:中國和德國在亞洲和歐洲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世界報》經濟版頭條文章表示,德國經濟專家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持積極的態度。而德國外貿與批發商聯合會主席伯爾納則表示,如果我們的合作夥伴有更多的資金,有更多的成就,那麼我們之間的生意就更好做,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柏林市民:我為中國感到高興,我想德國也會從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得到益處,德國的經濟地位將被中國取代。我沒有不愉快的感覺,我的確為中國感到高興。中國發展這麼快,成為經濟強國,我想這會給德國人在德國或中國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
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記者侯明古:《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可能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另外,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也許會使貿易摩擦事件增多。
中央電視臺駐東京記者孫岩:日本《經濟新聞》還發表了相關的一些評論性文章,該報同時認為,經濟發展過快以及投資過熱,應該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有所調控。建設投資依然很高,同時城市固定資産投資從今年上半年1月到6月來看,同比增長了26.7%。
中央電視臺駐柏林記者季蕓:至於具體在什麼時候中國將取代德國,在世界經濟排名第三,德國經濟界有不同的看法。德國工業聯合會在最新的經濟預測中表示,2007年底,德國的排名將降為第四。對此,德累斯頓銀行首席經濟師海瑟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歐元上升的勢頭將會使德國至少在今年保持第三名的地位。他同時也認為,德國可以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勢中得到益處。
主持人:剛才我們的記者應該説,是發回了第一手的調查結果,您剛才也看到了,尤其是在,國際非常知名的頭行的眼中,他們都提到了過快這兩個字,我不知道你會怎麼來,面對他們的這個疑惑。
謝伏瞻:我跟他們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共同的就是一個快字,不同的 他們認為過快,我不認為是過快,認為偏快。
主持人:過快和偏快之間最大的區別是?
謝伏瞻:主要反映的是程度不同吧。
主持人:程度不同。
謝伏瞻:偏快就是説經濟增長是在正常的,這麼一個軌道上,過快就是超速了,那叫過快。
主持人:我之前還看到過媒體上採訪一位外國的經濟學家,他説中國的經濟正在發燒。
謝伏瞻: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的運行應該説是正常的。
主持人:正常的。
謝伏瞻:是好的。
主持人:今年年初的時候,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今年GDP的增速是8%,這樣一個速度是比較合適的,但是我們在報告當中,看到是11.5%,所以大家就心裏有這樣的一種疑惑,這8%和11.5%這差得也太多了吧,這個差距會不會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什麼樣的不好的結果?
謝伏瞻:我們8%這是一個計劃的指標,因為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那麼計劃是一種指導性的,預測性的,主要是反映了政府的一種導向型,就不希望經濟增長在層層加碼。所以根據我們現在的這種體制,如果國家層面,中央把我們的GDP的增速,比如説我們定位10%,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實際,那麼到了省一級,可能就會變成13%,甚至更高一點會變成15%,到了市一級以後會更高,這樣就是一種導向是不合理的。那麼我們定8%,實際上我們也知道,經濟真正的運行的結果會超過8%,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定得過高了,就會使得各級政府,包括民眾,都認為政府是引導著經濟往高了走,我們事實上是希望它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態勢。
主持人:可能剛才,我們電視機前的朋友心中,又會生起一個新的疑惑,你們一直都在談經濟發展過熱,其實這些不懂,但是我覺得經濟發展快,那就是好事。快,你可以建設更多的這些建築,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生産出更多的東西來,過快有什麼不好?
謝伏瞻:我想我們現在一個經濟,到底多少速度是合適的,核心是取決於你這個,就跟一個木桶一樣,取決於你的短板,你最短的那塊板在什麼地方,決定你這桶水,這個桶能盛多少水。在2003年2004年的時候,我們的整個經濟運行過程當中,煤、電、油、運都相當緊張,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在段短短的四年多的時間之內,我們的發電的裝機容量,增加了兩億六千萬千瓦,所以現在的電不缺了。我們的鐵路提速以後,包括我們新增的鐵路的,運行歷程增加了以後,還有我們的公路,你比如説我們在四五年當中,增加了一百六十九萬公里的公路運營歷程,其中高速公路兩萬公里,就是這幾年當中增加這麼多。所以制約經濟發展的那些最短的板,把它延長了,所以這個桶裝的水就多一些了,你簡單地拿那個10%,跟今天的11%,簡單一對比,説現在就熱了。我覺得這個缺乏科學依據,如果一個經濟的增長,它能夠在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這麼一個狀況下,保持一個相對比較高一點的增長速度,我想並不是什麼壞事。所以在四五年的時間之內,我們年度之間的,這種增長速度的這個差距,不超過一個百分點,所以這應該説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這個和國際上的一些水平相比。
謝伏瞻:據我所知你就像美國,不用説年度之間了,就季度之間,有時候一季度負增長,二季度的話增長3%、4%,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所以經濟在這個年度之間,能保持在這麼高的,增長速度的情況之下,這麼平穩,波動這麼小,這應該説是相當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