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過20年發展 市長公開電話正在實現職能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8月16日電(記者褚曉亮、劉毅非)記者從日前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市長公開電話年會上了解到,經過20年的發展,在全國很多城市,“12345”這部市長公開電話已不再只是單純的政府與群眾聯絡的熱線,而正在變成具有預警、諮詢、突發事件協調、非緊急救助等綜合性的城市管理工具。

    北京市政府便民電話中心副主任孫北川介紹,今年5月份,北京市在“12345”的基礎上,組建了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統一受理並協調辦理市民和外地人員除緊急報警之外向政府提出的各類訴求和救助事項,收集市民對城市管理的批評建議,進行社情輿情的匯集和分析等。

    近年來,銀川市以市長公開電話為載體,將原來的投資環境投訴中心、效能建設投訴中心、依法行政投訴中心等統一整合為“銀川市優化發展環境投訴中心”,使市長公開電話功能延伸到為城市經濟建設發展服務的平臺。

    此次與會的很多城市的市長公開電話負責人都有這樣的共識:隨著城市管理日趨綜合性、立體化和開放性,市長公開電話這一資源也應該發揮更加充分的作用。一些城市將市長公開電話納入城市減災應急系統,將政府各個部門的便民電話和城市應急電話進行整合管理,還有的城市使市長公開電話同時成為城市管理服務的綜合信息平臺,並主動利用這一途徑徵集社情民意,為政府部門和專家在進行社情和輿情分析、理論研究等提供方便。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付誠表示,市長公開電話已經從最初的因公共領域服務不成熟的臨時産物演變成城市管理的一個有效工具,並開闢了一條城市社會公共領域服務的重要渠道。

便民熱線過多並不“便民” 政府便民電話呼喚“一話通”

    新華社長春8月16日電(記者褚曉亮、劉毅非)近年來,政府各部門從提高服務水平出發,紛紛設立便民的熱線電話。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過多的便民熱線反而讓群眾記憶不便、無所適從,一些便民熱線起不到便民的作用。日前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市長公開電話年會上,與會代表們提出政府便民電話也應該整合資源,實現“一話通”,真正起到便民的作用。

    黑龍江省大慶市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負責人表示,經調查,大慶市已公佈的熱線電話有73個,如勞動、衛生、教育、工商等各部門都有相應的舉報和諮詢電話,多是五位數,還有許多七位數字的政府職能部門公開電話。這些號碼規律性不強,老百姓很難記清,往往諮詢或投訴一個問題,要撥打多個電話進行查詢。

    記者在本屆全國市長公開電話年會上了解到,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各種政府部門和行業的便民電話已達上百個。

    為有效整合資源,大慶市分3批次將73條熱線電話合併到市長公開電話旗下。只要撥打“12345”,就可以連接到部門的便民電話。浙江省嘉興市也將全市政府系統服務熱線整合到市長公開電話受理平臺統一受理,並在服務熱線上,具體分成政務類、治安和應急類、事務類服務熱線三大平臺,三大平臺可以互通。其他很多城市也紛紛探索如何將眾多的便民熱線電話進行整合。

    大連市政府行政投訴中心受理處的孫愛林表示,從長遠看,以政府公開電話為龍頭,整合部門便民電話資源將是政府便民電話的發展趨勢。

市長公開電話稱謂混雜需規範

    新華社長春8月16日電(記者褚曉亮、劉毅非)在第十四屆全國市長公開電話年會上,翻開60多個城市的登記簿,卻發現對市長公開電話的稱謂不一。據一些與會人員透露,目前,在市長公開電話的設置上,尚沒有統一的規範,很多城市都是根據自身的需要或者按照政府主要負責人的要求來設置,使得一些市長公開電話機構的身份處於尷尬的狀態。

    翻開與會人員的登記簿,記者發現,對市長公開電話的叫法可謂五花八門:為民服務網絡專線電話辦公室、市長信訪電話辦公室、市長專線、市民投訴中心、行政投訴中心、政府值班室……粗略統計,各種不同的名目就有20多個。

    一些與會人員反映,稱謂的不同有其地方特色,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機構設置沒有統一規範,各個城市都是自設自管,有的把機構設在信訪局下,有的設在政府辦公室內;有的是按公務員建制,有的則是按公務員和事業混崗或純事業編制。政府主要領導重視的,機構運行得就好一些;主要領導不重視的,機構就成了一個擺設。

    在本屆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市長公開電話機構將討論設立統一的標識,這被認為是市長公開電話走向規範化管理的一項舉措。一些與會代表認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市長公開電話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在有效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一些規範性的機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