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岳生(右)在洞庭湖邊查螺(資料照片)。 “洞庭湖的‘瘟神’不送走,我永遠不會離開這裡。”歸國科學家、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岳生34年癡心不改送“瘟神”,甘做洞庭血防人,用自己實際行動實踐了當初的諾言。 新華社發
新華社長沙8月31日電(記者黃興華)“洞庭湖的‘瘟神’不送走,我永遠不會離開這裡。”歸國科學家、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李岳生34年癡心不改送“瘟神”,甘做洞庭血防人,用自己實際行動實踐了當初的諾言。
1973年,21歲的李岳生從湖南醫學院畢業後來到洞庭湖畔的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有女莫嫁血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家,還得幫他洗衣裳。”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洞庭湖鄉,蘆蒿遍地,釘螺橫行,到處都是血吸蟲窩子。
“從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到圍著疫區轉的‘泥腿子’,我的心裏也存在巨大落差。” 李岳生説,“特別是我和所有同事一樣,感染了血吸蟲病後,對自己的工作一度産生了動搖。”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出身農家的李岳生決定放棄原來的想法,憑自己的知識去改變洞庭湖區血吸蟲病患者的命運。一次,他出診君山區柳林鎮時,一位四肢枯幹、臉無血色、腹大如鼓的晚期血吸蟲病人,讓他內心受到強烈震撼。
“第一眼看到他,我這一輩子再也無法忘記,這樣的血吸蟲病患者湖區還有很多很多。”李岳生説,他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憑著樸素的感情,他決定幹好這份“苦差事”!
李岳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由當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血防員,成長為一名小有名氣的血防專家。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安徽省舉辦“血吸蟲病流行病學講習班”。李岳生操著並不流利的英語,硬著頭皮和WHO主管血吸蟲防治的官員莫托交上了朋友。3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在荷蘭舉行血吸蟲病現場研究項目評估會,李岳生和另外一位教授的《日本血吸蟲病發病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吡喹酮化療降低血吸蟲病傳播作用的研究》兩個課題,共獲得32萬多美元的課題經費。中國人首次出現在血吸蟲病防治國際論壇,湖南洞庭湖血防工作開始吸引國際專家的眼球。
2000年底,李岳生憑《中國洞庭湖區血吸蟲病:人群暴露、感染、患病率和易感性研究》這篇昆士蘭大學最優秀的畢業論文,一舉獲得昆士蘭大學博士學位,並被評為年度優秀博士生。接著,他被聘為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日本、新西蘭等地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頻頻相邀。
“國外雖好,只是他鄉,洞庭湖仍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那裏才是最需要我的地方。”2001年,李岳生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到洞庭湖畔。從那時起,他主管的血防所科研課題突增至36個,“日本血吸蟲再感染與人體獲得性免疫關係研究”項目獲中華醫學科技成果獎。
湖南省衛生廳廳長劉家望介紹説:“湖南血吸蟲病疫情目前大幅下降。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全省血吸蟲病人減少2/3,釘螺總面積下降了75%,血吸蟲流行區範圍大面積壓縮。李岳生功不可沒。”
面對成功,李岳生並不滿足:“血吸蟲病的流行因素複雜,控制血吸蟲病蔓延的路還很長。根據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很想在查螺滅螺、查病治病的應用性技術上有所突破,並著手開展諸如分子生物學、疫苗、基因等一些基礎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和國際接軌,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疫情,戰勝‘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