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2日電(記者姜微、賈遠琨)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首列A型地鐵列車,22日在上海下線,標誌著我國大容量地鐵列車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告破。
A型地鐵列車國産化是《國務院加快振興製造業若干意見》確定的16個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上海市重大産業科技攻關項目。承擔這項任務的上海電氣集團所屬上海軌道交通設備發展有限公司、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等單位,通過産學研的緊密結合和潛心研發,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實現了首列A型地鐵列車研發技術零的突破,比跨國公司研製同類産品的時間縮短一半。
據介紹,新下線的列車最大載客量為2460人;每輛車長度為22.8米,寬度為3米;最大運行速度每小時80公里。與我國目前普遍運營的B型、C型列車相比,具有載客量大、功能先進、運行可靠等特點,尤其適合人口密度、流量大的特大型城市使用,可以解決加挂車廂過多帶來的諸多難題,有效緩解軌道交通運輸壓力。
記者在車廂內看到,整車配備了融安全保障和尖端技術的旅客信息系統,每輛車內均裝有國內最先進的電子報站裝置,可在運行過程中動態顯示列車所處位置、運行方向和前方車站。車內還裝有與司機通話裝置,如在運行中遇到緊急情況,可使乘客與司機在第一時間進行溝通。此外,車內安裝了CCTV監視系統,可即時記錄車廂內發生的意外事件。
據悉,地鐵列車根據“體寬”可分為A、B、C三個型號,以A型列車寬度最大,載客量最多。目前在上海一、二、三號線以及深圳、廣州、南京地鐵運營的都是A型列車;而北京地鐵則使用B型列車。目前投運的A型列車均係進口産品或引進技術製造,一旦列車出現故障,須由外方負責維修;核心部件壞了,還需等待國外技術人員前來置換修復,甚至整車搬到國外去維修。昂貴的價格和高額的運營成本日益成為我國軌道交通巨大的經濟負擔。
地鐵列車設計專家尹力明介紹,我國首次自主研製成功的A型地鐵列車,國産化率達到85%,總體達到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等跨國公司同等技術水平,並獲得了25項技術專利,而成本降低20%以上。經過運行測試達標後,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産,進一步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