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29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為更好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啟動實施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建設計劃。截止2006年底,共安排投資約40億元,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先進製造、節能與環保等領域建設了124個工程中心,有力地推動了高技術産業的快速發展和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

    2000年4月,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批示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瞄準生物高技術産業領域的戰略制高點,經過認真研究、籌劃,向國務院上報了組建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議。2000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啟動該工程中心的建設,依託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四家單位共同組建,並註冊成立博奧生物有限公司,首次試點按獨立法人的研究開發實體來實施中心建設。中心的主要目標是研製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芯片設計、加工和測試成套技術,研製出一系列可供研究、診斷和藥物開發等領域應用的生物芯片,實現産業化。項目總投資3.9億元,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資金2億元。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心現已基本完成了國家批復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2007年9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對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中心)進行了竣工驗收。國家發展改革委張曉強副主任擔任驗收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政府吉林常務副市長、中國工程院鄔賀銓副院長、總後勤部衛生部陳新年副部長、沈倍奮院士擔任驗收委員會副主任。驗收委員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總後勤部等部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在聽取項目建設總結、審閱相關文件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驗收委員會經過認真審議,認為中心已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各項建設任務和目標,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與産業化能力處於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為促進我國生物芯片産業技術創新和自主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一致同意通過竣工驗收。

    幾年來,該工程中心邊建設、邊運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高水平的創新成果。累計申請專利102項,授權專利60項。建立起了包括基因、蛋白、細胞和組織“四位一體”的系統化生物芯片技術服務平臺,形成了生物芯片、配套儀器設備、試劑耗材、軟體數據庫等四個系列50余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産品,中心的年銷售收入逐年翻番。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公司+中心”的企業化運行模式,基本具備了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目前,中心已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生物芯片産業中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與推廣、複合型人才培養等於一體的重要基地,成為推動我國生物芯片産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附件:生物芯片簡介

    生物芯片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生物芯片是指在固體基片(包括玻片、硅片、尼龍膜等材料)表面所構建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可以實現對生命體中的基因、蛋白、細胞和組織進行準確、快速和大信息量的分析檢測。與傳統方法相比,生物芯片能夠將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中一些不連續、離散的分析檢測過程,包括樣品製備、生化反應和結果檢測三個主要步驟,縮微到一組微小的芯片上,實現連續、快速和自動地操作,從而大大提高檢測效率、減少人為誤差、降低平均檢測成本,如下圖所示。

傳統生物實驗室(上)和“生物芯片實驗室”(下)的功能比較示意圖

    如今,生物芯片系統已被廣泛應用在分子生物學、生物進化(生物起源及物種鑒定)、生物醫學(新藥的篩選與合成,疾病診斷和治療,如癌症、早老性癡呆症等的病因研究)、農林科學(農作物育種、食品衛生監督、微生物檢測)、環境科學、生化武器偵檢、司法鑒定等眾多應用和基礎研究領域。

    博奧生物暨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開發的具有國際專利授權的“電磁生物芯片”被兩院院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研製開發了國際上檢測準確度和通量均最高的HLA基因芯片分型服務系統(利用該系統在2006年完成了中華骨髓庫1萬多份自願者樣品HLA分型檢測任務),世界上第一個鱗翅目模式生物家蠶的全基因組寡核苷酸芯片平臺(被評為2006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之首)。國際上第一張SARS病毒檢測基因芯片,第一張高效獸藥多指標檢測蛋白芯片,第一張轉錄因子活性譜芯片等。

 
 
 相關鏈結
· 我國生物芯片研究和規模化産業開發體系初步形成
· 中國“芯”群體突破 我國芯片産業自主創新紀實
· 中國製造芯片逐漸打開國際市場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