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養太湖碧水 陽澄湖大閘蟹圍網養殖面積明年減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06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工作人員在科學養殖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癢。眼下,正是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一條信息傳來:陽澄湖大閘蟹圍網養殖面積明年將減半。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説,為了保護陽澄湖水域周邊的自然環境,明年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將從今年的8.06萬畝縮減至3.2萬畝。受其影響,預計明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産量將從今年的2100噸─2200噸銳減至1000噸左右。

    整治是為改善水質

    整治網圍的範圍,不僅僅是陽澄湖,還包括更大範圍的太湖圍網養殖區域。據介紹,目前太湖水域圍網養殖規模19.6萬畝,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東太湖,大約16萬畝。

    據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透露,到今冬明春,西太湖2.6萬多畝圍網將全部拆除;今年秋冬季節,也就是今年的螃蟹上市之後,被列入整治範圍的太湖圍網將不再允許放入魚種;兩年內,東太湖16萬畝圍網養殖面積將壓縮到4.5萬畝。對太湖流域其他湖泊的水産養殖,也要實行嚴格控制,其中就包括與太湖僅相隔一個蘇州城、且有內河相連的陽澄湖。

    整治網圍養殖,是江蘇省“鐵腕治太”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為了實現“用5年時間,有效控制湖體富營養化程度,實現水質明顯改善”的太湖治理目標。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秦伯強教授是“十五”國家重點課題“富營養化發生機制及控制對策”的負責人。他的研究結論是:網圍養殖由於投放的餌料過剩,這些有機物沉入湖底,腐爛降解後就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測定結果顯示,網圍養殖水域的氨、氮濃度明顯高於未養殖水域。

    最終實現生態養殖

    江蘇省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林建華介紹説,通過整治,將使太湖養殖朝著規範和有序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生態養殖。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吳浩雲認為,調整需要一個過程。“有人提出一次性全部拆除,有人提出逐步拆除,我的看法,逐步拆除比較穩妥。”

    江蘇省漁業管理委員會有關人士透露,該省正醞釀一些補償方案,對於漁民,除了給予一次性補償之外,可能會考慮劃一塊較小面積的水域,用以網圍養殖,這是他們的“口糧田”,必須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過度養殖無疑會破壞水環境,但如果能進行適度養殖,對水環境基本不會有影響。”林建華説。有專家指出,適度養殖對於水生態的平衡也是有利的。“比如,螃蟹是吃水草的。如果一點不養,水草會越來越多,這會引起湖泊沼澤化,生態平衡就會破壞。”一位學者這樣説。

    通過調整規範養殖業

    上海水産大學專家調研後得出結論:養殖面積不超過湖面面積的20%,就不會對水面造成二次污染,並能改善和修復水質。這樣看來,陽澄湖網圍面積削減到3.2萬畝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發現,凡是水草多的地方,氨氮含量就低,水質也比較好,在養蟹網圍的範圍內也是這樣。這説明,只要採用生態養殖技術,網圍養蟹是可以避免水質二次污染的。”上海水産大學教授王武説。

    江蘇省漁業管理委員會一位人士認為,短期看,漁民確實會有一些損失,但從長期看,調整對於螃蟹養殖業是一件好事。通過調整,使螃蟹養殖更加規範。同時,養殖面積壓縮之後,水體狀況會得到明顯好轉,螃蟹長得會更好。

    蘇州市計劃在西陽澄湖全部拆除網圍後,進行半封閉式管理,通過放養水草、貝類、魚類來恢復水質,大閘蟹在這裡將實施散養。(記者 汪曉東)

 

 
 
 相關鏈結
· 生態科普:專家提出太湖藍藻暴發治理對策
· 江蘇環太湖治理正全面提速 千家化工企業被關閉
· 地方政務:江蘇省太湖流域排污權將試點有償使用
· 蘇州太湖大閘蟹開捕
· 江蘇全面啟動排查監督入太湖重要河道污染源工作
· 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考察江蘇太湖大閘蟹養殖基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