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陳芳 錢彤 丁建剛)金秋十月,肩負全國黨員和各族群眾重托,十七大代表聚集北京。回顧十六大以來的社會變遷,一些基層代表感慨:5年來,黨切實貫徹執政為民的理念,無論是東南沿海,還是西北山區,各地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代表們説:“如今,幹部有勁頭,群眾有奔頭,社會有看頭。期盼十七大盛會帶來更多福音更多和諧。”
讓黨的光輝形象深深植根于群眾心間
黨員幹部深入基層,密切聯絡群眾,不僅事關黨的形象,還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此,長期擔任科技特派員的詹夷生代表深有感觸。
5年來,福建南平市林業局科技特派員詹夷生奔走于閩北的山川綠野間,用科技的金鑰匙,幫助山區農民開啟一扇扇致富之門。他也由此走進了農民的心坎。
“福建的農、林、水科技人員從黨政機關高樓裏走出來,住進農家,上山下田,用科技及時診斷、解決農民發展中的難題。農民受益頗多,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在山區農民眼裏,黨和政府派來的科技特派員,不僅有本事,更有一顆愛民的心。
“下鄉進村不能説不苦,但看到農民對科學知識的執著渴求,對技術指導的熱切盼望,一切艱辛勞苦全都有了意義,而來自農民的感激恰恰印證了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的重要性。”
現在農民最缺的是科技,黨員幹部深入農村,不僅是切實改變作風的舉措,更是解決農民難題的重要途徑。詹夷生代表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黨員幹部要自覺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這樣,黨的光輝形象就能深深植根于群眾心間,黨群關係就能更加密切,使黨員成為各項事業發展的帶頭人。
從“三難”到“三不” 山村民謠折射民心向背
雷金花代表是福建省霞浦縣水門鄉半嶺畬族村黨支部書記,她告訴記者,村裏近年來落後面貌大大改變,村民們心情舒暢,幹勁十足,這次來參加十七大,村裏人讓她捎話説:“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村裏的幸福生活。”
雷金花代表説:以前村民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幾百元,村裏有“三難”的民間説法:“上學難,出門難,看病難”。2005年省裏選派了一位好幹部來駐村,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農民真真切切地看到下派幹部和村裏黨員幹部的辛苦付出。如今的半嶺村,通往村裏和外地的兩條村道完成了硬化;86名村民遷入了新居,今年還將有108名村民入住新房。在村集體貼息扶持下,村民們發展起烏龍茶園150畝,興建沼氣池15口。黨員帶頭引導村民飼養良種雞1.2萬隻,栽種速生林180畝,試養蜜蜂50箱,引种太子參100畝。2006年,半嶺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3200多元。
現在,村裏不僅通路、通電、通水,還看上了閉路電視,民謠也變成了“上學不用交費,種田不用交稅,築路不用自己投資”。
下派幹部與農民同甘共苦,不僅“改變”了山村民謠,還把黨員幹部為民謀利的形象深深地紮根在山區農民心中。
雷金花代表説,如今村裏人沒有不誇黨的富民政策的。基層黨員幹部只要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能受群眾愛戴、受群眾擁護。
和諧理念深入人心 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如今已成為萬眾一心的奮鬥目標。孔勝東代表説,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
身為杭州市28路公交司機,從1999年6月開始,孔勝東8年如一日每天4點半起床,在家裏燒好8壺熱水,每天為乘客免費供應茶水;他累計自費購買一次性茶杯3萬多只;每天自費購買10余類報紙,給乘客提供免費“文化大餐”;車裏的“便民服務箱”內,既有導遊圖,還常備有暈車藥等常用藥品、扇子、雨披等……孔勝東以自己的實踐,讓小小的車廂充盈著和諧的氛圍。“我們就是要用個性化的服務和優質服務,讓老百姓感覺每天的生活就像過節,體驗到和諧之美。”
孔勝東代表説:“幫助別人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如果把每天乘坐車輛的老人看作自己的長輩,把年輕人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小孩當成自己的孩子,你怎麼會不盡心盡力服務,社會又怎麼會不和諧呢?”
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時代的要求。孔勝東代表説,關鍵是從自身做起,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至關重要,這“既溫暖了民心,也帶動了民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