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的成功減貧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郝亞琳、王立彬)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17日發佈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顯示,中國幾十年來的成功減貧,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這一報告是在17日開幕的“關注貧困,行動起來”國際研討會上發佈的。17日正值全球第1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超過400名來自4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國際機構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學者將在研討會期間了解中國減貧的經驗和成就,探討全球減貧問題,推動國際減貧經驗交流與合作。

    報告説,根據世界銀行1990-2002年的全球最新貧困數據,按照每天消費1美元的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1.95億人,而全球貧困人口減少總數為2.07億人,中國所佔比例超過90%。

    從1990年到2006年,中國減少的貧困人口占世界貧困人口的70%以上,成為全球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使貧困人口比例減半的國家,為千年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報告指出,中國還是全球減貧事業的積極參與者。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于2005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並以此為平臺,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培訓、交流和研究,累計為58個國家培訓了191名高中級扶貧官員,先後組織了7次國際扶貧交流會議,邀請了近百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扶貧官員、實際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到中國交流、學習、考察扶貧經驗。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仍有超過10億的絕對貧困人口生活在每人每天1美元的標準之下;大約8億人處於食物不安全狀態,或者因為食不果腹而不能正常勞動、健康生活。

    截至2006年底,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已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148萬,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2.3%。低收入人口從2000年的6213萬減少到2006年的3550萬,低收入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例從6.7%下降到3.7%。2006年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28元。

    范小建:中國扶貧開發仍面臨三大主要挑戰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郝亞琳、王立彬)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17日在“關注貧困,行動起來”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減貧事業從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扶貧開發仍然面臨著許多不容回避的挑戰。

    范小建在發言中説,一是貧困人口規模龐大,貧困程度依然很深。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17日發佈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中國農村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絕對貧困人口仍有2148萬,已解決溫飽但發展水平仍然很低的低收入人口有3550萬,兩項合計5698萬,佔農村總人口比重的6%,西部地區甚至高達13.7%。

    范小建説,貧困家庭規模大、勞動力負擔重且素質差,貧困人群收入水平低下且結構單一,貧困居民生産性資産少、投資水平低也是造成貧困現象依然嚴重的原因。

    二是貧困區域發展依然滯後。貧困村的農業基本生産條件、社區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基礎産業建設與其他地區相比差距很大;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石山區、荒漠區、高寒山區、黃土高原區和地方病高發區等特殊類型貧困地區,發展相對滯後,脫貧成本高,難度大,需要移民的比例上升。

    三是致貧因素日益增多。范小建説,除了自然風險和個人原因之外,市場風險、生態環境政策等對部分農戶傳統生計的衝擊也造成致貧和返貧的比重日益升高。

    此外,報告指出,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比較突出;社會發展與扶貧政策實施體系需要完善,減貧效率亟待提高等,也是中國扶貧開發所面臨的挑戰。

    范小建表示,未來三年,中國扶貧開發的目標和重點是:著力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努力完成貧困村整村推進的任務,基本實現行政村通廣播電視、有條件的地方通公路,自然村通電。進一步改善人畜飲水和醫療條件,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扶貧規劃,實施新的政策措施。

    此次國際研討會的開幕正值全球第1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超過400名來自4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國際機構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學者將在研討會期間了解中國減貧的經驗和成就,探討全球減貧問題,推動國際減貧經驗交流與合作。

    消除貧困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王立彬、郝亞琳)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包括我國在內的150多個國家在舉行紀念活動時,一個主題格外醒目,即以人為本。貧困人口和處在饑餓中的人,是享有食物、生存和發展權的權利主體,幫助他們是政府以及全社會每一個公民的義務與責任。

    消除貧困,給每個人以溫飽,是政府的責任。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世界糧食日強調的,處於饑餓和邊緣化的個人是法定權利的主體,而非援助的對象。實現其食物權,關注人的尊嚴和文化可接受性,通過參與、非歧視、透明度和問責制等手段賦予權力,政府要對糧食安全承諾負責。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17日表示,政府要面對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等給消除貧困帶來的挑戰。

    消除貧困,給每個人以溫飽,是全社會的責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指出,雖然只有國家對實現食物權負有法律義務,但社會中的所有成員——個人、民間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均對食物權負有責任。尤其是民間社會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是實施國家政策和計劃的重要因素。他們主要通過傳播信息、法律諮詢和培訓來協助人們擺脫貧困與饑餓。

    據悉,在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將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以及各大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一起發起“參與月捐”行動,並著手建立月捐系統。一些企業代表和演藝明星發起“參與月捐”倡議。正如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在世界糧食日致詞中所説,食物權要求在觀念上從施捨轉向權利。確保所有人獲得充足而穩定的糧食供應不只是一項道德義務,不只是可能帶來經濟收益的一項投資,而是為了實現一項我們共同享有的基本權利。

    貴州:貧困人口最多省份政府兜底溫飽

    新華社貴陽10月17日電(記者 王麗)從今年下半年起,貴州省內現有255萬絕對貧困人口將全部享受農村低保,農村貧困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地處西南腹地的貴州是我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高的省份,自1986年國家開展大規模扶貧攻堅舉措以來,貴州省內絕對貧困人口已從1986年的1500萬人下降到2006年的255萬人,絕對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由57.5%下降到8.9%,但貴州的貧困人口仍佔全國絕對貧困人口總數十分之一,是扶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

    為最困難的農村群眾“雪中送炭”,貴州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從今年下半年起,將全省所有年純收入低於700元的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這開創了從制度上抑制貧困和從制度上扶貧的新格局。

    貴州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説,政府承諾將所有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徹底解決,這在中國扶貧史上還是第一次,貴州雖然是經濟弱省、財政窮省,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表明了政府下決心解決好困難群眾生活、扶貧攻堅的決心。

    為此今年貴州省還推出了一系列扶貧攻堅的政策“組合拳”,全省88個縣(市、區)已全部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比原定目標提前了兩年。針對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僅0.41畝,省內還有1300萬農村群眾飲水不安全的情況,貴州省政府提出5年內籌集100億元以上水利建設資金,徹底解決飲水難。

    據了解,為確保扶貧資金能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貴州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資金投入“四項原則”新機制,一是“打捆使用”原則,一個堡壘一個堡壘地攻克;二是“樣板先行”原則,優先支持想幹事能幹成事的脫貧致富帶頭人;三是“先易後難”原則,見效快、見效廣的地區優先支持;四是“滾動發展”原則,扶持大戶帶小戶,一幫十、十幫百。

 
 
 相關鏈結
· 知識産權局副局長楊鐵軍赴湖南桑植視察扶貧工作
· 扶貧辦主任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專家組成員座談
· 廣東省7萬名貧困生靠政府“智力扶貧”改變命運
· 農業部:生態扶貧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8日在京啟動
· 黑龍江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 6年150余萬人脫貧
· 知識産權局副局長一行赴湖南桑植縣視察扶貧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