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張先國 李亞傑)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提拔幹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公信度”三個字出現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之中,受到了十七大代表的好評。事實上,近年來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幹部越來越重視民意。比如,近年來,組織部門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著力把幹部選拔任用的程序、標準和要求都亮給群眾。
據中組部統計,去年至今年上半年開展的地方黨委換屆考察中,僅市一級參加推薦的人數就達到了9.4萬人,個別談話的人數達到了5.6萬人,進一步落實了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一大批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的幹部因此走上了領導崗位。
“公信度”提得好,好就好在它體現了對人民群眾政治參與權利的尊重。“民心是桿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強不強,作風好不好,實績突出不突出,群眾自有公論。但在少數地方,個別幹部漠視群眾利益,卻通過拉“小圈子”、跑關係,得以“帶病提拔”,這不僅對別的幹部不公平,而且讓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方式有所懷疑。
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就是讓群眾意見成為決定幹部升遷與否的主要因素,讓群眾抓住幹部的“官帽子”。任何一名幹部要得到升遷,必須懷著做“人民公僕”的真誠心態,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
“公信度”三個字,抓住了黨風政風建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