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張景勇)“當前,黨員幹部要下大功夫解決群眾‘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在群眾‘最急’上抓落實,在群眾‘最怨’上促整改,在群眾‘最盼’上動腦筋。”十七大代表、江蘇南通市委書記羅一民説。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幹部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現在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矛盾交織,各類問題多發多變。更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做到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羅一民説。
羅一民以南通市為例,提出必須採取多項措施,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構建立體的全覆蓋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關心和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是衡量執政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問題,不能僅僅靠某個領導的慈悲,而必須構建多層次、全方位住房保障體系。南通市在這方面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形成廉租住房保障、經濟適用房政策性補貼、低價位商品房、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貨幣補貼等保障制度組成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實現均衡教育,讓城鄉學子都受益。如今在不少地方,教育上的城鄉差別非常大。這幾年南通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改善教育條件,使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全市每年有4萬多名學生考入大學,其中80%是農家子弟。
——把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南通市打破城鄉就業分割格局,大力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幫助農民走上致富之路;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推動千家萬戶小生産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抓好全民創業,最大限度地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幫助更多的農民走上創業之路。
羅一民介紹,南通市為順應廣大群眾要求,強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城鎮三大社會保險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徵地農民保障機制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農村醫療保障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國領先;在全省率先推進無紅包醫院建設,老百姓就業難、看病難等問題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