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七大連線:用百姓故事來解讀黨的十七大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于力)這是幾個5年間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的人,他們是普通百姓,但是他們的經歷和故事卻清晰地折射出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偉大成就,是對黨的十七大報告最好的解讀。

    (一)

    報告:“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故事:記者兩次採訪過王文章老人。第一次是在2005年春天,這位幹過40多年礦工的79歲老人,當時站在自己家的附近,看到住了幾十年的“棚戶”被推掉,新的小區即將開工建設,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掉下了眼淚。王文章原來住的地方是撫順市東洲區有名的莫地溝棚戶區。那時那裏沒有診所,沒有商店,靠撿柴禾生火做飯。他的房子是用黃泥磚砌的工棚,只有20多平方米,冬天四處透風,夏天一下雨滿屋都是水,墻一碰直掉渣。 2005年,遼寧省籌集下撥30億元資金,啟動了824萬平方米、涉及近百萬居民的棚戶區改造工程。

    記者第二次見到王文章老人是在2005年冬天,老人已經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老人興奮地指著周圍説:“有商店,有綠地,一切都變了樣,這次我只要了一個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是就老兩口,用不著那麼大房子,還有就是聽説這次蓋新房,政府專門替老百姓拿了很多錢,我要的房子面積小點,就會給政府省點錢。”

    電話連線王文章:“15日一大早,我就到社區的會議室等著看十七大開幕式,十七大報告寫了那麼多關心咱老百姓的事。一定要替咱莫地溝老百姓捎個口信,就説咱永遠擁護共産黨。”

    (二)

    報告:“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故事:遼寧鳳城市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毛豐美是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每年到北京開會都會成為記者追逐的對象。2005年記者曾親眼看到,毛豐美一天接受了8次記者採訪;2007年,他又作為遼寧代表團的基層代表到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內外媒體的集中採訪。

    毛豐美在人代會上“火”,是因為他每年都要帶一些反映農民問題的建議到會上,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每一次帶來好的建議他總不會落空回家。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毛豐美告訴記者:“去年人代會後不長時間,中央有關部門就派人到俺們這裡,就我反映的農民貸款利息高的問題搞調研。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出了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措施。”

    電話連線毛豐美:如果可能,我還要反映農民的呼聲。我相信黨中央對咱們農民的事十分關心。

    (三)

    報告:“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故事:陳平是記者採訪過的一位下崗後再就業的工人。在鞍山市華育學校的食堂,記者看到了為學生準備餐具的陳平。

    當時33歲的陳平在2002年和丈夫先後下崗了。此後,陳平一直忙著找工作,屢屢碰壁。遼寧省委省政府在當年提出要在年內實現115萬人實名制就業,並出臺特殊政策確保全省“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或再就業。在鞍山市50萬戶城鎮居民中,有5006個“零就業家庭”。鞍山市當年專門成立了專項推進工作組,建立責任體系,安排400萬元“兜底”資金,用於解決“零就業家庭”中特殊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補貼和保險補貼。在這種情況下,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為陳平找到這份令她十分滿意的工作。

    陳平對記者説:“我上班後發工資的第一天,就給我7歲的兒子買了一個牛肉棒。那是他的一個夢想,看著孩子三口兩口將牛肉棒吞下,我的眼淚都掉下來了。”

    電話連線陳平:“我現在不僅工作穩定,而且工資還漲了,我的丈夫也在外面打工,一家人生活幸福,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就沒有我現在的生活!”

 
 
 相關鏈結
· 解讀十七大報告新提法:目不暇接背後是豐富實踐
· 十七大報告:中國將進入實施全民保健的國家行列
· 十七大報告:人均GDP到2020年翻兩番|新提法新表述
· 十七大報告解讀:人均GDP到2020年翻兩番目標出現
· 十七大新華視點:十七大報告中的新提法和新表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