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盛會"世界眼":中國關注民間對政策的態度和反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于長洪、李柯勇、齊紫劍、唐璐)“中國領導層越來越意識到大眾的聲音”、“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注重民意”、“胡錦濤執政以來的親民路線體現在報告的字裏行間”——這是日本産經新聞、日本時事社等媒體評價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的一個“著眼點”。

    “英雄所見略同”,曾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中國以及周邊地區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的蘇珊·舍克16日對美國之音電臺説:“如果審視一下中共的政策,就不難看出,中國領導人很看重民意,這就是近年來有那麼多更加關心民生政策出臺的原因。”

    重大法律政策出臺前廣泛徵求意見、各種聽證會集納各方面聲音、城市行風評議熱度不減、越來越多媒體與受眾互動帶來表達的多渠道——在改革開放即將30年的中國,“民意”確實已經走上了社會生活的前臺。可供國際觀察家援引的事例很多:對就業促進法的不同看法使之加入了嚴禁用工歧視的條款;事故賠償條款産生爭議後對標準作出相應改變;中國政府傾聽民聲從而對提高油價、提高稅收等行政措施非常小心;甚至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晉陞中也加入民意考評的內容”。

    “中國非常關注民間對各種政策的態度和反應”——十七大報告最大限度地獲得了黨內的支持,也最大限度地獲得了“民意”的支持。《華爾街日報》認為,社會公眾的高度贊同基本緣于“採取更加民眾至上的政策趨向,在繼續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擴大教育和醫療福利的覆蓋面”。路透社認為,中國城市階層對中國改革的重點都有明確看法和希望,而十七大報告契合了人們的看法。《泰晤士報》則稱:引進市場改革使很多人擺脫貧困,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人要求獲得更潔凈的空氣、擁有家庭轎車、對生活方式進行超出物質主義的明智選擇。這些使得十七大繪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藍圖對中國人更有吸引力。

    “隨著民眾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新聞傳播手段不斷更新和發達,民意正成為執政黨施政參考和面對的重要因素。”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講師賴洪毅説,中國最高領導層經常利用互聯網了解民意,利用政府和人大的聽證會了解公眾對一些事件的態度,還越來越多地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參考國際上成功的慣例並結合中國的情況,制定出保障民眾利益的有效方案。而領導人在施政時有的放矢,尤其是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民生話題提出相應的政策,然後通過民意調查來理解政策執行情況,就形成“了解民意——回應民生議題——通過民意了解執行情況——修正民生政策”的良性循環。

    理解民意,順應民意,代表民意,一直以來是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新加坡《聯合早報》載文指出:“以民為先”“以人為本”“以和為貴”,證明中共在後續的實踐中依然有能力領導嶄新時代的中國,真正為人民謀取更多的福利。

    日本《東京新聞》在報道十七大時,注意到一位在非洲進行志願活動的大學生黨代表所説的一段話:“我要暢所欲言,講真話,表達基層黨員和民眾的願望。”而十七大開幕之際,英國BBC記者在湖北一個經濟發展很好、有1600人的村莊進行採訪時,村委會主任説“村民都認為黨能領導好國家”。

    這兩則報道,無疑是中國民意的一種折射。

 
 
 相關鏈結
· 盛會“世界眼”:中國共産黨的十七大主打民生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