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站在歷史高度部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十七大報告解讀)站在歷史高度上全面部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廖翊、曲志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站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繼承十六大報告中有關發展文化事業的許多重要思想、重要論斷、重要提法的同時,十七大報告堅持與時俱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令人振奮。

  “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共産黨人歷史責任的自覺承擔

  黨的十七大報告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以及物質生活改善後的人民群眾對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部署。這充分體現了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産黨人將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傳承文化、繁榮文化的歷史責任。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歷史上,每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時期。近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在客觀上要求文化有一個大發展大繁榮。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符合黨的三代中央領導核心的一貫思想,與黨的十六大的部署相銜接,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這個口號的提出,以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設立國家榮譽制度”的政策和舉措的貫徹落實,將鼓舞我國廣大文化工作者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創造出無愧於偉大時代的精神文化産品。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正視與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這一新名詞出現在十七大報告中,引起人們特別關注。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都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十七大報告中“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的重要論述,以及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黨對文化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認識、新論斷。

  報告重點提出並論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意義。文化軟實力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的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

  加強文化建設,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有利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把億萬人民緊緊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有利於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吸引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綜合工程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鑄造中華文化新輝煌,首先必須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

  黨的十七大報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對繁榮發展民族文化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報告在強調開發和利用、發掘和保護好我國各類文化遺産的同時,主張加強對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報告鼓勵文化創新,著重闡述了“創新”對於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性,洋溢著令人振奮、積極開放的時代精神與廣闊胸襟。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目標與方向

  報告中許多令人感奮的新思想、新觀點獲得與會代表和廣大民眾一致共鳴。對“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強調,體現了我國人民公民權利的新拓展;“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提出,讓人們感到我國人民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精神生活也獲得豐富與提升。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物質、精神生活全面提高的真實反映,極大豐富了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

  報告在提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時,明確了“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等充滿感人溫情的具體目標,將“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努力方向。

  十七大代表、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表示:“這一努力方向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

 
 
 相關鏈結
· 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
· 十七大代表:設計政績考核體系進一步體現民生觀
· 十七大少數民族代表話機遇:共建共享和諧新家園
· 十七大代表: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在公平配置教育資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