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0月24日電(記者王蔚)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上海天文臺臺長、VLBI測軌分系統總指揮洪曉瑜2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時説,按照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總體部署,VLBI測軌分系統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進入“臨戰狀態”,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
VLBI測軌分系統是整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分系統。上海天文臺、國家天文台北京總部、昆明天文臺、烏魯木齊天文站的四台大型射電望遠鏡,將通過VLBI技術聯網同時工作,進行首次跨越4個城市的實時測量觀測。
如何把天文觀測系統運用到對人造衛星進行測軌的航天工程,這是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給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挑戰。洪曉瑜告訴記者,自從2004年繞月探測工程立項以來,中國科研人員在歷時三年多的準備工作中,堅持自主創新,成功地把天文系統引入到航天系統,這其中做了很多創新性的改進。比如,天文觀測的天體都非常遙遠,天體上發射的信號儘管是球面波,由於無窮遠,到達地球基本上可以按平面波來計算。而近地衛星到地球上幾個望遠鏡之間距離較近,發射的球面波就不可以忽略,此時獲取的測軌數據就要按球面波計算。不同的計算方法,直接關係到測軌的精確度。
再比如,實時性的要求。對航天行業來説,實時性是很必要的,但天文系統原來是不要求實時的。經過科研人員在技術上的改進和創新,現在通過光纜將4臺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信號實時傳送到上海VLBI中心,進行複雜的計算,並對各種誤差進行修正,已經能夠做到在幾分鐘之內完成數據信息處理,實時將處理好的衛星角位置信息傳送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洪曉瑜表示,目前上海天文臺科研人員正嚴陣以待,滿懷信心,全力以赴,嚴格按照總體要求,對實施方案、操作程序、實驗設備進行嚴格的審查,對設備備份、故障預案進行充分準備。力爭通過精心組織,團結協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