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香港社會為之歡欣鼓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香港10月25日電 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24日順利升空,香港社會為之歡欣鼓舞。25日出版的香港各大報刊均在顯著位置大篇幅報道“嫦娥”奔月的過程,並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這是中國航天技術飛躍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誌著中國人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和平利用太空資源、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讓全球中華兒女充滿了自豪感。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説,“嫦娥”奔月是繼神舟五號、神舟六號成功突破載人航天技術之後,中國在空間科學技術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是實現深空探測“零的突破”的標誌性工程。探月技術不僅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需要,而且是衡量民族智慧、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也是確定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嫦娥一號主要任務是就月球表面進行化學和物理勘探,是為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

    《大公報》社評説,“嫦娥”在中共十七大之後成功奔月,既是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一次重大體現,更是中國人世代夢想的實現。對全體中國人民、包括700萬港人來説,“嫦娥”成功發射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項科研成果。許多香港市民的熱淚不僅是為“嫦娥”而流下,更是為自己的祖國終於走上了改革開放、團結富強的光明大道而心情激動、不能自已。國家的發展港人都有權利、也有義務參與,實際上港人維護好“一國兩制”、維護好香港特區的繁榮穩定,就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對科技事業作出貢獻。

    《香港商報》時評説,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成功升空,舉國為之振奮,也讓香港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時評認為,“嫦娥”奔月對國家的歷史意義自不待言,如果將之涵蓋到香港推廣國民教育這個層次上,其實也合乎情理。這次,嫦娥一號衛星搭載了30首歌曲,一同遨遊太空,其中就有港人熟悉的《東方之珠》,可見,國家一直都“留位”給港人,港人又豈能在每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缺席”。

    《明報》社評説,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漫長的探月之路,邁出了第一步,標誌著中國在天文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遙感科學、生命科學與材料學的一次飛躍;也標誌著在帶動資訊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微機電技術、遙控科學等其他高新技術取得突破。這些科學和技術的飛躍、突破,經過太空探測技術將之消化、優化和二次開發供民用之後,可以有力地帶動整個科技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

    《新報》社評認為,中國近年來航天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這次中國啟動探月工程成功發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標誌著中國成為美、俄和日本之後,全球第四個有能力對月球展開全面探索的國家,海內外每一個中國人無不為國家的巨大成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中國從1969年發射首枚人造衛星,到今天“嫦娥奔月”,靠的是中國人民的志氣、毅力、聰明和必勝的信念。

    《成報》社評説,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是中國太空科技取得新的成就,是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作出了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而取得的成果。中國要發展航天科技,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堅持為科學研究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走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的道路。

 
 
 相關鏈結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大廳慶祝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 中國"嫦娥一號"衛星24日升空 香港民眾反應熱烈
· 遠望三號測控嫦娥一號:大洋遠望嫦娥一號飛天路
· 專家詳解嫦娥一號飛行:38萬公里"嫦娥"如何奔月
· “嫦娥一號”即將發射 數千觀眾現場觀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