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泰州將"善良民俗"引進民事審判 開全國先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30日   來源:人民日報

    

    邱炯 繪

    在農村地區,世代因襲、約定俗成,被人們稱之為“民俗”的一些習慣規範,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約束和調節人們行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江蘇省泰州市兩級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開全國之先河,將善良民俗引進民事審判,效果良好。日前,在一個名為“民俗習慣司法運用”的專題研討會上,泰州的做法得到與會專家充分肯定。

    一隻馬桶引發思考

    善良民俗可助民事審判

    日前,在泰州市兩級法院將近3年的實踐基礎上,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出臺了《關於民事審判運用善良習俗的若干意見》。《意見》對“善良習俗”作了界定,指在泰州市範圍內得到人們公認、公信和遵從,在生活實踐中反復適用,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且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習慣、慣例和通行的做法。

    為何要出臺這個《意見》?細説起來,跟馬桶還有關係。

    2004年,姜堰市(泰州市下轄)法院在執行一起離婚析産案件時,遭到了當地近百名村民的阻撓,執行人員被圍困兩個小時之久。經過調查,起因是一隻馬桶的歸屬。

    一隻馬桶在市場上僅售100多元,為什麼在執行時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原來,法院的判決和執行觸動了當地的一個習俗。當地婚俗中,馬桶是女方陪嫁的“必備”嫁粧之一,當地叫做“子孫桶”,寓意子子孫孫繁衍生息、人丁興旺。在當地農村,這種風俗延續至今,誰從男方家中拿走“子孫桶”,就意味著男方家要斷子絕孫,男方一般不會答應。

    這件事情深深觸動了泰州兩級法院:辦案過程中,在不與憲法、法律、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等相衝突的情況下,充分尊重民間的善良風俗,是順應社情民意、理順群眾情緒、增加社會和諧因素的有效途徑。此後,泰州市法院開始發動基層法官對民間習俗進行系統收集,並進行分類、篩選,剔除“惡俗”。同時,兩級法院開始嘗試將一些善良民俗引入民事審判。

    裁判案件考慮“風水”

    請酒敬茶引入民事調解

    在農村,很多鄰里糾紛因建房而起,相當一部分又涉及“風水”問題。如前鄰煙囪對著後鄰的大門,廁所建在鄰居窗戶旁,屋檐超出鄰居,屋脊高於鄰居,等等。這些與建房“風水”有關的糾紛易導致打架甚至人身傷害等民轉刑案件。泰州市兩級法院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充分考慮到這樣的“風水”習慣因素,參照這些民間長期形成的風俗調解案件,判決結果一般能被群眾接受。

    原告朱某與被告孔某係鄰居,朱某房屋在孔某房屋東首,朱某翻建房屋時,建房位置前移,孔某認為朱某房屋宅基在上首,位置超前,衝撞其“風水”,影響“紫氣東來”,遂阻止朱某建房,引起訴訟。靖江法院了解到,孔某阻止建房的理由乃當地村民普遍認同的建築風俗習慣,即向朱某指出不合風俗。經調解,朱某將建房位置後移,孔某也就同意朱某建房。

    不僅如此,泰州兩級法院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還充分引入民間普遍認同的道歉方式,如請酒、敬茶、挂紅等,使近百件民事糾紛調解結案。  

    2006年9月,姜堰市張甸鎮兩戶人家因生活瑣事結怨,西鄰一怒之下搗毀了東鄰的鍋灶。本來,修復鍋灶並非難事,也用不了多少錢,但東鄰認為,鍋灶乃供奉“灶神”之處,毀損鍋灶是對其全家的侮辱,堅持要求西鄰放鞭炮賠禮道歉。爭執不下,鬧上法庭。

    法庭認為,原告的要求並不違法,被告搗毀原告家鍋灶的行為違背了當地的習俗,不僅使原告的財産受損,更使原告全家精神上感到痛苦。放鞭炮賠禮道歉是當地群眾普遍認可的習俗。經過法庭的耐心調解,被告主動邀請村幹部到場,在原告家門口燃放了鞭炮,雙方握手言和。

    傳統節日不送傳票

    審執工作避開婚喪嫁娶

    以往,法院審理、執行案件時,不大重視老百姓對傳統節日的忌諱心理,造成當事人之間、法院與當事人之間的情緒對立。泰州市法院要求,遇到民間傳統節日,如中秋、清明、端午和春節期間,除特殊情況,一般不安排開庭和執行,不上門送傳票,不開警車到當事人住地;當事人提出家中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的,審執工作要儘量避開。這些尊重民俗節日的做法,受到當地群眾歡迎,一些被執行人被這種人性化做法感化,主動到法院履行判決。

    今年2月,泰興市(泰州市下轄)某房屋開發公司與許某達成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後因許某未按期遷讓,開發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

    審理中,泰興市法院了解到,被告許某的丈夫因病去世不滿一年。在泰興城鄉,素有新喪週年忌日移靈的風俗。移靈前,死者骨灰供奉于堂屋正中“家神櫃”上。在上述忌日前遷移骨灰,視為對死者的不敬,也會給家人帶來“晦氣”。起訴時,離許某丈夫的週年忌日還有20天。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承辦法官分別找原、被告做工作,特別向原告講清遷移骨灰的時間禁忌,原告方表示理解,並很快與被告達成了調解協議,將被告的交房時間推遲到許某丈夫去世週年忌日後。

    “如果把法律比做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太陽,那麼善良習俗就好比月亮,作為法律的有益補充,在調整社會關係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培成告訴記者,將善良民俗引入司法裁判以後,收效明顯。僅婚約彩禮案件,與此前的3年相比較,調、撤案率上升了14%,審理天數減少54%,上訴率從9%降為零,申請執行率下降了32%,沒有一件需要採取人身或財産強制執行。(記者 汪曉東)

 
 
 相關鏈結
·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破解“申訴難”“執行難”
· 新華社受權播發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主席令第七十五號)
· 我國加強對知識産權的民事、行政、刑事司法保護
· 最高法院向社會公佈06年度十大知識産權民事案例
· 二零零六年全國法院民事案件逾三成調解結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