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蔡繼明談新休假方案:長短假結合 假日分佈更合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長假短假相結合 假日分佈更合理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談新休假方案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周英峰、陳芳)針對近期社會頗為關注的法定節假日調整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假日設計需要與時俱進,節假日安排應體現中國特色。

    不排斥西方的節日,但要有自己的文化

    近年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呼籲要重視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缺乏傳統文化特色的問題,呼籲將傳統節日變為法定假日。

    蔡繼明説,清明、端午、中秋、除夕都是中國老百姓的民俗節日,已施行了兩三千年,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清明節祭奠先人,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傳承;端午節弘揚的是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象徵著家庭團圓、社會和諧;除夕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呈現祥和的文化。

    “如果這些傳統節日能變成法定假日,節日與假日融為一體,那麼傳統文化就有了一定的載體,我們就可以將之發揚光大,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作用。”蔡繼明説,對於增強中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也非常重要。

    面對著西方文明的涌入,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日漸風行。蔡繼明説,我們可以不排斥這些,但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否則就忘了本。

    黃金周負荷越來越重,到改革的時候了

    1999年,國家對原有的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了調整,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3個黃金周。對黃金周的批評,從施行之初就有一些,最近一兩年批評比較多。蔡繼明認為應該一分為二地評價黃金周。

    蔡繼明説,當時國家設立黃金周,主要出於經濟考慮。黃金週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的旅遊需求,對於拉動內需、調整旅遊産業結構等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

    但是,黃金周對國民經濟直接拉動作用並不明顯。蔡繼明説,據國家統計局1986年至2006年期間相關統計,實行黃金周之前,我國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2%,實行黃金周之後,年均增長只有12%。

    不僅如此,黃金周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蔡繼明説。比如,“井噴”式的出遊,導致旅遊服務質量明顯下降,旅遊景區不堪重負,政府公共管理費用大大增加;全國集中放假,造成與國際社會的生活、工作節奏不合拍等。

    蔡繼明説,黃金周制度有利有弊。如果把成本與收益通盤比較一下,廣大社會成員呼籲改革黃金周制度有一定的道理。保留一兩個黃金周,再形成幾個“小長假”,增加假日的次數,節假日的分佈就會更加合理。

    節假日的總量不會減少,假日改革需要循序漸進

    蔡繼明説,從現在情況來看,黃金周制度應適時進行調整。此前,有部分民眾和網友擔心,改革黃金周制度會減少大家的休息時間,這是誤解。據了解,目前研究的方案中,沒有一個提出要縮短人們的休息時間,有的還建議多增加幾個法定假日。

    有人還擔心,在帶薪年休假制度未能有效落實的情況下,一旦黃金周進行調整,人們的休息權將更難得到保障。蔡繼明説,法定休息權能否落實,不由黃金周如何調整來決定。把傳統節日變成法定假日,反而更有利於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因為,這樣不僅有法律的約束,而且會有社會習俗、社會道德的約束。

    蔡繼明認為,從維護勞動者休息權的角度,帶薪休假制度勢在必行。如果將帶薪休假制度完善起來,那麼人們既有時間長途旅行,也可以錯開時間、地點,黃金周調整帶來的遺憾就可徹底消除了。

    設計一個合理的、完善的假日制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蔡繼明説。既要尊重歷史、文化,也要考慮到生活與生産的需要;既要體現政治生活的內容,還要考慮到中國與西方作息時間的接軌。據了解,目前中央決策部門正在廣泛徵求意見,考慮適時調整節假日制度。政府在最大範圍內尊重民意、關愛民生,一定會深得民心。

 
 
 相關鏈結
· 法制辦就《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草案)》徵求意見
· 解讀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新增加休假等必備條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