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把住餐桌安全關:濰坊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新路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0日   來源:人民日報

    “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企業責無旁貸!”山東濰坊得利斯集團總裁鄭汝才説,“為保障豬肉製品的質量安全,我們正全力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組織模式。”

圖為山東濰坊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的工廠化育苗大棚。韓迎祥攝

    在農業産業化進程中,濰坊市不斷創新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模式,從源頭上為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上了一個新“保險”。

    創新模式——以標準化基地“鎖定”風險

    農業産業化發展之初,濰坊主要採取“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農戶負責養殖或種植,龍頭企業則負責收購、加工和銷售。當時,這一合作模式為解決農産品過剩、農民遠離市場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時間一長,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最突出的就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導致企業很難控制所進原料的質量,安全隱患始終存在。一旦公司利益受損,廣大農戶也叫苦不迭。”濰坊市委農工辦主任耿現江説。經過多年摸索之後,濰坊市逐漸形成一個共識——必須打造標準化基地,為從源頭上保障質量安全提供一個新“抓手”。

    自2003年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農戶”等新型合作模式在濰坊不斷涌現。在這類合作模式下,龍頭企業負責建設生産基地,農戶則在基地內按公司的統一要求進行生産,企業同農戶簽訂合同,兩者的關係由之前的鬆散組合轉為緊密對接。

    “這一‘對接’意義重大,把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鎖定’在基地裏了。”鄭汝才説,得利斯集團正在建設一個年産500萬頭豬的優質肉豬基地,同時將在各基地縣組建生豬産銷聯合社,各鄉鎮則成立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組織協調,集團可以實現對眾多養豬基地的‘六個統一’——統一供應種豬、統一人工授精、統一供應飼料、統一獸藥防疫、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肥豬。”

    科學管理——用規範的制度“消化”風險

    風險僅僅被“鎖定”是不可靠的。如果基地的生産活動不科學、不規範,依然難以在源頭上控制住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只有從技術上嚴格把關、建立有效的制度,才能消化這一風險。”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樹榮認為。

    初冬,我們來到昌樂縣大岔河養鴨場,這是樂港食品公司的一個自屬養殖基地。剛到鴨場門口,就見大鐵門兩邊各吊有4個噴霧器的噴頭,問場長王樹禮,説是“進場前消毒用的”。難道進去參觀前,還要在這大冷天裏被消毒水淋個透心涼?王樹禮看出了記者的疑慮,哈哈一笑:“這是為進出養殖場的車輛消毒用的,咱們進去是用紫外線殺毒,這個程序可不能省!” 

    王樹禮介紹,實行標準化生産之後,公司為養殖場統一配置了飼料,還派技術人員和獸醫來指導養殖,因此一般情況下,只要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養鴨,出場的鴨子應該沒問題。

    但如何才能保證標準得到嚴格執行呢?王樹禮説:“主要是依靠對飼養員嚴格規範的培訓和管理,以及合適的激勵約束制度。”

    劉樹榮説:“採用新型合作方式之後,只要做到管理上更科學、技術上更嚴格、制度上更規範,盯住養殖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就能真正把住餐桌安全關。”

    [背景鏈結]

    農業産業化正逐步成為山東省實現農業增長的主要組織方式。2006年,全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120多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1萬個,全省參與農業産業化經營的農戶有1340多萬戶,佔農戶總數的67%。

    龍頭企業的發展有力地拉動了農産品出口的快速增長。2001年至2005年,山東省農産品出口額年均增長20%。2006年,在繼續遭遇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全省農産品出口仍達80.9億美元,增長17.1%,佔全省農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今年1至6月,全省農産品出口4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

 
 
 相關鏈結
· 山東4億改善農村醫療服務水平 將啟動"1127工程"
· 山東啟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開展"九大行動十創建"
· 山東出臺計生戶特別扶助制度方案08年1月1日實施
· 山東查出112批次不合格藥品 曝光部分不合格藥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