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簽署《蘇浙滬工商行政管理聯席會議備忘錄》。當天,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工商部門在上海宣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並公佈了即將在長三角地區統一實施的兩項“共同政策”。此舉標誌著三地工商部門率先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推動區域大市場的形成。 新華社記者 伍婧丹 攝
新華社上海12月2日電(記者俞麗虹、季明)同一家外商在不同城市設立合資企業,會遭遇不同的準入“門檻”;在一地取得資質的經紀人,無法在其他省市開展業務……今後在長三角地區,這些市場政策差異將逐步消除。
2日,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工商部門在此間宣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並公佈了即將在長三角地區統一實施的兩項“共同政策”。此舉標誌著三地工商部門率先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推動區域大市場的形成。
與以往單個條線、部分領域的合作不同,根據此次簽署的《蘇浙滬工商行政管理聯席會議備忘錄》,今後,三省市工商部門將徹底打破“門戶之見”,在長三角地區建立和實行統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
據了解,蘇、浙、滬工商部門全面合作的內容主要包括:統一和規範市場準入門檻,市場主體信息互認共享,消費維權異地保護,執法辦案協作聯動,商標培育保護一體化,以及廣告監管、合同監管、信用監管、經紀人資質互認等。
2日率先推出的兩項“共同政策”均涉及市場準入問題,分別是允許企業以股權作價出資、統一外商投資企業登記註冊條件及程序。前者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重組成本,推動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做大做強,後者則消除了三地工商部門在外資準入方面的政策差異,有助於提高長三角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
“我們有超過60%的哈根達斯冰淇淋連鎖店都在上海、浙江及江蘇運作。”通用磨坊國際財務和策略副總裁諾凱文説,“統一的政策和行政管理,將有助於我們在長三角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上海市工商局局長方惠萍表示,今後,三省市工商部門將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不間斷地推出促進長三角地區聯動發展的“共同政策”,逐步形成統一的市場準入、監管、法制及服務環境。
據統計,目前,長三角地區的企業數量已超過200萬戶,三地經濟往來密切。2000年至今,浙江在上海、江蘇的投資者分別達到40萬人、35萬人,投資總額約2000億元。
“把脈”長三角:彌合兩大斷裂才能協調發展
新華社上海12月2日電 (記者 蔡國兆、徐壽松、季明)“流”的斷裂和“市場環境”的斷裂,是長三角未來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1日舉行的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儘管目前滬蘇浙三省市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意願空前強烈,但長三角在未來需要更多地關注“內在斷裂”的問題。
當前,在人口、資源、知識等的自由流動、自由配置上,長三角並未做到暢通無阻。以交通設施建設為例,長三角地區“斷頭路”不少,一些在各省市境內寬闊平坦的高等級公路到了省界就戛然而止,利用價值大打折扣。而在更深層次的資源共享、市場一體化等方面,長三角各地儘管作出了艱難的努力,但成效仍不十分理想。
在對於産業發展至為關鍵的金融領域,長三角區域內也依舊存在著壁壘。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紅忠説,目前長三角三地企業只能進行區域內融資,跨區域融資極其困難。
在長三角,還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各地市場環境的差異。很多地方仍在依靠稅收優惠和土地優惠來招商,還談不上市場政策、市場秩序、市場環境的一體化。“沒有市場一體化,長三角區域內部資源的自由配置將受到重大阻礙,長三角整體競爭力的發展也將面臨阻力。”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沈玉芳説。
長期致力於亞洲城市化研究的學者泰瑞·麥吉認為,長三角一體化沒有必要改變現有的行政管理格局,而應致力於建立更為有效的協調機制。
對於協調機制的重要性,長三角各城市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並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各個層面的溝通機制正在加快建立,統籌區域發展的長三角區域規劃和城鎮群規劃也將出臺。
儘管如此,有專家仍然認為地方政府應就如何避免“協而不調”、採取怎樣的方式協調等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長三角一體化要獲得突破性的進展,需要從兩個方面下工夫,一是政府要進一步退出具體的市場參與,轉而構建公平、有序、統一的法制化和一體化市場環境;二是通過跨區域行業協會等市場仲介力量以及跨區域企業集團等市場主體力量的培育,加快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的民間基礎。”沈玉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