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黨中央、中央軍委關心國防大學建設和發展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建設符合時代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最高軍事學府
——黨中央、中央軍委關心國防大學建設和發展紀實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郭嘉 新華社記者 賈永、曹智、黃明)80年前的南國深秋時節,國防大學前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在贛南紅土地上誕生。

    80年來,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心下,當年的軍官教導隊與人民軍隊一起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一所符合時代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

(一)

    治軍必先治校。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一個月後,毛澤東在寧岡龍江書院創辦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

    為培養適應軍事鬥爭需要的指揮人才,在簡陋的教室裏,毛澤東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向工農革命軍軍官們深入淺出地講解著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和作戰要訣……

    此後,各路紅軍相繼辦起隨營學校,“隨校之花遍蘇區”。在各路隨營學校的基礎上,紅軍學校和紅軍大學應運而生,剛剛誕生的人民軍隊開始了最早的院校教育和人才培養實踐。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會議上明確提出,為承擔抗日戰爭的新任務,“必須大數量地培養幹部”。1936年5月,毛澤東在陜北延長縣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要“辦一所紅軍大學來培養大批幹部,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會議決定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為基礎,在瓦窯堡創辦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

    1937年1月19日,成立剛剛半年的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種‘高等學府’,全世界恐怕只有這麼一家”。70年前,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這樣描述這所“窯洞大學”。

    毛澤東兼任這所“窯洞大學”的教育委員會主席,並親自為學員們講授《實踐論》《矛盾論》《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哲學和軍事課程。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抗戰8年,毛澤東定下的這“三句話、八個字”教育方針和校訓,深深地融入到抗日軍政大學的辦學實踐中。從“窯洞大學”走出來的10余萬名學員像一顆顆革命的火種,成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推翻三座大山的中流砥柱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棟樑之才。

    進入解放戰爭時期,抗大總校和各分校按照黨中央的部署,相繼改建為各戰略區軍政大學,續寫著“窯洞大學”新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為建設強大的國防而奮鬥。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加速正規軍隊院校建設,以原各戰略區院校為基礎改建新建軍事院校。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成立;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成立……

    “努力學習,保衛國防”——毛澤東為軍事學院親筆題詞。他還多次親臨三大學院,會見學員和教研幹部,勉勵大家為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不斷掌握新的知識。

    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關心下,歷經風雨的三大學院為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培養輸送了一大批人才,為建設強大鞏固的國防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

    “文化大革命”中,軍事教育受到嚴重干擾,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政治學院被撤銷,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軍隊院校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1977年8月,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提出,軍隊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擔任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鄧小平鄭重提議,恢復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這一年的11月,中央軍委決定,撤銷軍政大學,以軍政大學軍事係、政治係、後勤係為基礎,恢復重建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

    高度重視軍隊院校的正規教育,是鄧小平一貫的治軍思想。早在紅軍時期,戰鬥在中央蘇區的他就為紅軍學校的建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政治委員的鄧小平,在戰鬥間隙多次會見到前線學習和代職的抗大教員幹部。1974年,第二次復出不久的他還親自參加了軍政大學學員畢業典禮……

    撥亂反正,新成立的三大學院努力恢復著過去多年行之有效的辦學模式和教育秩序,為新時期軍隊建設培養、選拔、推薦了大批優秀中高級幹部。

    20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中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始了戰略性轉變。

    1985年3月,中央軍委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將人民解放軍軍事、政治、後勤三大學院合併為培養高級指揮人才、高級參謀人才和高級軍事理論研究人才的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1985年12月,鄧小平簽署《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命令。

    鄧小平先後為國防大學和國防大學研究生院題寫了校名、院名。作為一位放眼世界的戰略家,鄧小平深知,未來戰場上的較量,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質的較量。在各種重要會議上,他反復強調——軍隊院校要“訓練幹部,選拔幹部,推薦幹部”。

    “各級學校的本身要起到集體政治部的作用,或者説起到集體幹部部的作用。”

    東風灑雨露,匯入天地春。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關心下,人民解放軍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步入了快車道。

    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要求,國防大學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逐步發展成為我軍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一個重要基地,成為軍委總部謀劃指導軍隊建設的一個“智囊團”。今天,全軍作戰部隊的軍以上幹部絕大多數經過國防大學培訓;一大批既懂政治又懂軍事,既懂指揮管理又懂專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從這裡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1989年1月,中國共産黨國防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就在這次會議上,國防大學黨委明確提出了“到本世紀末把國防大學辦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我軍特色的高級指揮院校”的奮鬥目標。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人才航母,迎著世界新軍事發展的大潮破浪前行。

(三)

    歷史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繼續推進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確保我軍永遠“打得贏”“不變質”,成為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關注和著力解決的歷史性課題。

    “我軍要躋身於世界強師勁旅之林,必須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軍事院校。”對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工作,江澤民十分關注。擔任中央軍委主席的15年間,他先後8次到國防大學視察,並多次會見學校領導和學員,為軍隊院校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1989年12月29日,擔任軍委主席不久的江澤民冒著嚴寒,來到位於北京西郊的國防大學,看望慰問辛勤耕耘在軍事教育園地的教研人員,祝願他們“在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把國防大學辦得越來越好”。

    1990年5月30日,江澤民再次來到國防大學,在與學校領導座談時,他滿懷深情地指出:國防大學擔負著培養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和未來戰爭需要的高級軍事人才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座談結束後,江澤民欣然題詞:發揚傳統,改革創新,博採眾長,把國防大學辦成全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楷模。

    在毛澤東為抗大題寫的“三句話、八個字”的教育方針和校訓前,江澤民語重心長地囑託學校領導,要發揚抗大校風,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質量,為我軍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中高級指揮人才。

    從1991年開始,國防大學先後在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等地建立教學基地,組織學員參觀學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江澤民對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我們就是要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措施,保證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於黨的人手裏。”

    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高技術局部戰爭對各級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的科技素質和現代軍事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澤民指示國防大學,要“注重學員全面素質的培養,特別要注重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為科技強軍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這些高屋建瓴的思想,迅速化作了國防大學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具體行動——開辦戰略班、信息作戰高級研討班、參謀長培訓班和師團職中青班,招收軍事學碩士生、博士生;改革辦學模式,派出教研人員前往30多個國家留學、講學、參觀、考察,接待了90多個國家12000多人次來訪或開展學術交流;成功研製戰略決策訓練模擬系統和戰役指揮訓練模擬系統,開闢我軍高級將領運用高新技術進行謀略訓練的新路子……

    一系列舉措的實施,結出了纍纍碩果:十幾年間,國防大學培養博士231名、碩士1581名,其中500多人走上軍、師、團領導崗位……

    (四)

    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軍歷史使命作出新的科學概括——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我軍職能有了新的拓展,所肩負的任務更加艱巨。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特別是新型高級軍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5年10月25日,百忙之中的胡錦濤來到國防大學。在聽取了國防大學有關情況彙報,觀看了戰場環境分析系統演示和國防大學學員紅藍雙方對抗綜合演練後,他明確提出,要把國防大學建設成為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我軍特色的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

    面對出席國防大學第四次黨代表大會的全體代表,胡錦濤説:國防大學是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他要求國防大學,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新的起點上謀劃和推進學校的改革和建設。要密切跟蹤世界軍事發展趨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研成果的質量。要努力掌握新的歷史條件下院校建設和軍事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深化教學改革,搞好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006年7月,在國防大學呈送的一份出訪報告上,胡錦濤對國防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再次作出指示,要求國防大學加強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

    深情的話語,殷切的囑託,為國防大學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方向。聚焦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國防大學緊跟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步伐,不斷推進教學科研工作的創新發展——把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理想信念堅定、聽黨指揮、具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能治軍帶兵、勝任崗位需要的戰役層次聯合作戰指揮人才;

    把提高指揮能力作為培訓重點,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培訓班次、不同受訓對象要求的課程體系,加強對信息化條件下物化、量化、體系化作戰能力的教學與科研;

    把建設一支符合時代要求、勝任聯合指揮教學的教研隊伍作為主要著力點,大力推進“名師工程”,實施“傑出教授”評選和獎勵計劃、學科學術帶頭人隊伍建設計劃、中青年教研骨幹發展支持計劃和優秀人才引進計劃……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不久,國防大學即迎來了80華誕。經過長期奮鬥,今天的國防大學已經發展成為國家和軍隊的人才培養基地、理論創新基地、決策諮詢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中外軍事交流基地,承擔著為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職責。

    使命神聖,職責光榮。走過80年光輝歷程的國防大學,必將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續寫新的輝煌。

 
 
 相關鏈結
· 60名外國駐華武官應國防部外辦邀請參觀國防大學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