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廣東清遠市委書記陳用志感同身受,“清遠要繼續保持發展的好勢頭,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改革創新精神。”
建市才19年的清遠,就像一個初長成的“棒小夥”,充滿活力。短短幾年,從曾被喻為發展的“寒極”一躍成為“熱土”,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躍居廣東省前列。
清遠市英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今年5月建設了2套純低溫水泥餘熱發電系統,産生的電能供水泥生産過程中使用。圖為裝有餘熱發電鍋爐的“窯塔”。本報記者 李 忱攝
變:更新思路
過去,人們到清遠來,主要是扶貧。後來經過調研發現,山區窮不在錢,而在腦袋。窮則思變,清遠的各級領導把思想解放擺在工作首位。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結果就是頂著爭議,重新明確全市發展的戰略定位:將過去打的扶貧牌和“後花園”戰略調整為“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珠三角後花園”戰略。大膽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紛紛出臺。其中尤以促進招商引資的《關於加快廣東省經濟開發試驗區建設若干問題的規定》為社會各界津津樂道,“因為它將招商引資主體下移到鎮、村,將更多人和機構捆綁成利益共同體。”清遠高新開發區管委會招商科長陳建文説。山門打開,活力迸發。現累計有2000億元的投資項目落戶清遠。
改:敢涉體制
原英紅開發區,工資欠賬3000多萬元。市委書記陳用志去調研,一位負責人對他説:“把區委書記換了。”陳用志説:“體制不變,把我換來,也這樣。”體制障礙不除,發展無望。
從2002年開始,清遠先後撤銷了飛來峽管理區和英紅開發區兩個縣級建制,撤並了63個鄉鎮和416個建制村,鄉鎮總數由原來的143個減為80個,撤並率為44%,每年可節省行政開支和各種費用數億元。
在發展機制上大刀闊斧,市政府原有審批、核準事項由567項減少到192項。設置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一個窗口收費。
2006年3月正式投産的日資企業清遠愛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從申報、註冊、建廠……直到投産只用一年多時間,創下了其母公司在全球18家分公司建設速度第一。“為何選在此地投資辦廠?”面對記者的疑問,公司董事長田中弘幸説:“因為這裡有良好軟硬體環境、政府誠心誠意的態度和服務。”
管:巧用市場
向管理要效益,清遠有一整套辦法。“光靠政府行政命令、審批和收費不行,還容易導致不公平,要善於運用市場的手段,既整合資源,又能回收資金,這裡邊很有學問。”陳用志説。
北江河沙,原來亂採亂挖沒人管,也管不了。政府採用分段招標,不僅規範了管理,一年還回收4000多萬元資金。
清遠創新機制引進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引用民資,3年建起18所優質學校。合併醫院、整合站所,建設醫療、防疫、監督于一體的衛生城。
“下一步,按十七大要求,發展循環經濟、瞄準國際化……還有許多創新等著我們。”陳用志滿懷信心。(李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