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標識”12月11日起正式啟用,意味著全國各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從此有了統一的標誌性“符號”,這是記者從中華全國總工會12月11日舉行的2008年送溫暖活動專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的。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近年來工會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的創新之舉,是送溫暖工程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有效載體。自2002年1月天津成立第一個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至今,全國已建立地市級以上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368個,組建率達100%;縣級幫扶中心2300多個,組建率達80%。
據介紹,在各級工會的努力下,資金來源多元化、管理服務規範化、幫扶活動社會化的工會幫扶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截至2006年底,全國各級幫扶中心已累計籌集幫扶資金28億元,幫扶困難職工1560萬人次。僅2006年,全國各級幫扶中心就共計幫扶困難職工492.9萬人次。
為進一步加強幫扶中心的建設,擴大幫扶中心的社會影響,今年8月,全總通過工人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徵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標識圖案,共收到來自25個省區市的264件作品,經過專家評審,全總書記處確定了全國統一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標識”。
全總保障工作部部長李守鎮表示,標識的啟用,將有力地推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規範化建設。標識由太陽、雙手組成,太陽象徵著偉大的中國共産黨,象徵著黨領導下的工會事業蒸蒸日上;紅日映襯下的“雙手”緊緊相扣,體現“幫扶”主旨,表現出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向困難職工伸出“援助之手”,積極開展“救助、維權、服務”的性質和特點;緊握的雙手,巧妙地構成了漢字“工”,既體現了“工會”,又代表了“職工”,同時也寓意工會發揮著聯絡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圖案周圍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漢字和漢語拼音組成,直觀點明了主題。(記者 丁軍傑 王嬌萍)
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管理實現網絡化
記者從中華全國總工會12月11日舉行的2008年送溫暖活動專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管理軟體的開發工作已完成,從11月底開始正式啟用。這標誌著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實現了網絡化管理,併為對流動職工實現跨區域幫扶提供了技術支持。
幫扶管理軟體採取了全總、省總、市總、縣總分級負責,動態管理。利用幫扶管理軟體,全總可以查看全國各地錄入的每一位困難職工的情況,真正實現了“只要一點擊,就可以了解各地困難職工的全部信息”。同時,各級工會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對困難職工檔案的管理,實現對職工困難類別、致困原因、職工身份、所屬行業、幫扶形式、幫扶措施等方面的查詢和統計分析。
據悉,2008年“兩節”送溫暖活動的相關數據和工作情況將第一次利用這套軟體統計上報,進行分析匯總,這使分類幫扶成為可能,將大大提高工會送溫暖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此推動送溫暖工程的基礎性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依託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網絡,全總針對目前我國6000萬靈活就業人員、1.2億跨省流動農民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跨區域維權服務網絡。即主要通過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軟體,重點將全國368家地市級以上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情況簡介、幫扶項目、辦公地址、聯絡電話等內容聯網貫通,使全國的工會幫扶中心能夠及時互通信息,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形成快速聯動機制。
全總保障工作部部長李守鎮表示,跨區域維權服務網絡的建成,實現了根據跨地域流動職工的需求,及時提供跨區域的政策諮詢、應急救助、維權服務、職業介紹、技能培訓等服務,從而將有效縮短維權時間,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進一步擴大工會的社會影響力。(記者 丁軍傑 王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