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記者蔡玉高、石永紅)為了更好地保存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骸,讓參觀者目睹到原樣的遇難者遺骸和遺骸遺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擴建工程中,採取了隔水、通風、防霉等措施,從而確保遺骸的“安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在南京江東門“萬人坑”遺址上建立的。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紀念館兩次發現了遇難者遺骸,並對90年代發掘的208具遺骸進行了原樣、原址的保存和展示。
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裸露在地表的遺骨容易受潮,發生霉變。因而,在紀念館的擴建過程中,他們將遇難者遺骸的保護列為重點工程。
按照專家反復論證和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方案,紀念館順利完成“萬人坑”遺址隔水保護施工和地上建築結構施工的安全防護。擴建後的紀念館中,“萬人坑”遺址也由以前的露天展陳變為室內展陳,紀念館還在室內安裝了恒溫、恒濕和通風設備,並對遺骸進行了清理和鈣化處理,確保遺骸的“安全”與衛生。
對於2006年在新展廳建設過程中發現的19具遇難者遺骸,紀念館也採取了原樣、原址保護,並對遺骸遺址進行了消毒去霉、清洗、加固等保護措施。
“遇難者遺骸是紀念館最珍貴的文物”,朱成山表示,紀念館的這三處遇難者遺骸是侵華日軍屠殺暴行的鐵證。在它們面前,任何歪曲歷史的言論都是無力的。
2005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奠基。經過兩年的緊張建設,紀念館擴建工程將於今年12月13日竣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