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創新驅動看轉變發展方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車玉明、張曉松、馮曉芳)“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術支撐,加快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

    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將引領中國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自主創新為發展注入活力

    在剛剛評出的“2007年度中國企業新紀錄”中,時速200公里的和諧號動車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層膜結構、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海爾“洗凈即停”洗衣機等一批重大創新項目榜上有名。

    “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環境日益改善,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部分領域進入世界前列,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科技部調研室負責人指出,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為了引導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近年來發展改革委、信息産業部、科技部、財政部、國資委、國家開發銀行等部門紛紛出臺措施,以金融、財政、稅收和政府採購等手段,營造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

    這一氛圍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以大唐移動為核心的第三代移動通信“中國標準”TD-SCDMA産業聯盟,把産業不同分工領域的一大批企業組織起來,共同參與研究開發,推動市場應用進程。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中興通訊獲得下一代網絡、光傳輸等多個國際標準的起草權和編輯者席位,成為標準制訂領域不可忽視的“中國力量”。

    此外,無線局域網“中國標準”WAPI産業化進程加速,閃聯標準有望成為全球3C(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協同領域第一個國際標準,成功研製曙光4000A高性能計算機,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成功進行超級稻育種……

    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要高技術領域,中國科研人員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並引領相關領域創新發展。

    在不為普通人熟知的基礎研究,如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與通信、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創造新物質的分子工程學、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腦科學等領域,中國科學家也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反映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在大幅增長。統計顯示,2007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10.4341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6.9%;發明專利授權3.2萬件,同比增長15.3%。

    隨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大增強,中國正在步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以農業為例,目前農業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中國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8%。

    轉變發展方式迫切需要創新驅動

    今年以來,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紛紛加大平板電視整機降價力度,同時從上遊提高面板供應價格,利潤空間不斷縮小的本土品牌幾乎無力應對。“十一”過後,以平板電視為代表的“黑色家電”整體價格更是呈現走低態勢。

    “核心技術的缺失,使我國平板電視生産企業集體‘瀕危’。本土企業要渡過難關,必須真正具有競爭力,當前迫切需要掌握平板顯示關鍵核心組件。”北京交通大學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徐徵説。

    目前,全國60%以上的企業沒有自主品牌,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我國出口商品中90%是貼牌産品,我國企業不得不將每部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至40%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

    “國際競爭優勢不再取決於資源稟賦和勞動力成本,科技創新成為國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能力成為競爭制勝的核心。”科技部副部長尚勇指出,中國企業必須儘快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戰略轉變。

    實際上,整個中國經濟都同樣面臨著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課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整體上仍然處於“資源依賴型”而不是“創新驅動型”階段,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物質資源投入的增加和簡單勞動,影響自主創新的諸多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粗放的發展模式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諸多問題:資源和能源利用率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安全生産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一些産業領域正在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對外技術依賴,國外品牌和國外技術主導的格局日益顯現;加工貿易佔主導地位,服務貿易發展滯後……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世界各國紛紛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在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中爭取主動權。中國政府在以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獲得連續29年的高增長後,也開始認識到,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必須以創新驅動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技術支撐。

    總之,無論是從國際科技競爭加劇的趨勢看,還是從中國勞動力供給出現的新情況以及資源環境的壓力看,中國都已經到了必須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等帶動經濟發展的階段,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逐步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

    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經具備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下一步,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功夫,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著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無疑將是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要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自主創新必須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增強國際競爭力。

    將“自主創新”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放在一起提出,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説,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即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個百分點。但現實是,這一比重在2002年達到峰值以來一路走低。

    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沒有解決:農業基礎薄弱,仍然是“靠天吃飯”;工業大而不強,缺乏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和世界知名品牌;服務業發展滯後,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需求。

    發展改革委已經表示,為解決這些深層次矛盾,將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重視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提高服務業和高技術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在自主創新中必須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特別是要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來自科技部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僅佔25%,研究開發支出佔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56%;而國有企業科研機構建設滯緩、投入強度不足、開發能力較弱的問題更加突出。

    “企業是技術創新成果的主要生産者和創造者,也是知識産權創造的主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作用,不僅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有專家分析指出,國家有望在近期出臺政策進一步鼓勵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和自主創新的主體。

    實際上,今年8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科技進步法修訂草案,為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作出規定:國家加大財政性資金投入,並制定産業、稅收、金融、政府採購等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推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持續穩定增長。

    另外,為推動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運用和管理,我國自2005年起開始組織制訂國家知識産權戰略,預計將在今年內正式公佈實施。據悉,這一戰略將致力於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強化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的作用,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完全一致。

    從六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鍵詞之變看經濟新變化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國內外形勢,把脈宏觀經濟走勢,提出應對新情況、新矛盾之策,並對來年經濟工作做出總體部署。梳理十六大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些關鍵詞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五年來宏觀經濟向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的軌跡。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08年中國經濟工作著力點

    帶著非凡成就,也帶著諸多困難和壓力,中國經濟列車即將駛入新的年度。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透過字面的表述,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措施、工作新要點清晰顯現。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08年新走勢:穩·好·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5日閉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宏觀調控正值關鍵階段,會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引人注目。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握明年我國發展大勢,“穩、好、活”三字凸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走勢。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自主創新戰略讓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 十七大報告解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創新型國家
·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自主創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 我國航天事業具有“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等特色
· 增加投入構建體系 皖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 發展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決勝市場必須依靠自主創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