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劉浦泉)“在北京購物和消費,我感到很安全,也很放心,”正在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附近一家超市購物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受“紙餡包子”虛假新聞的影響,一度對北京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如今“這種陰影正在逐漸消失”。
記者在北京新發地、西紅門等地採訪看到,農産品批發市場普遍建立了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商品備案、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商戶信用信息公示等制度,商戶營業執照、食品衛生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等證照齊全。食品商場、超市也設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上面張貼著食品停止銷售、恢復銷售和食品退市信息。大小餐館還設立了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公示欄,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狀況一目了然。一些居民反映:“現在購物比以前放心多了。”
從9月初起,北京市工商、質監等部門啟動了為期4個月的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蔬菜、水果、肉製品、大米、食用油、豆製品、水産品、乳製品、飲料、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13類高風險食品被列入整治重點。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北京市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現場會上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市農産品批發市場100%納入了質量安全監測範圍,小作坊100%簽訂了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此外,97·8%的市場、超市建立了進貨索證索票制度,97%的食堂和餐飲經營單位建立了原料進貨索證制度,94·12%的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取得了食品生産許可證,90·81%的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建立了食品進貨臺賬制度。
多年來,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監控體系。目前,全市建立了蔬菜、水産、鮮肉、豆製品、調味品等25大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制度,21家大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全部與大型現代化屠宰企業和無公害蔬菜基地簽訂了“場廠挂鉤”定向經營協議,378家零售市場全部與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簽訂了“批零挂鉤”協議。進入北京市場銷售的水産品、蔬菜,必須提交檢測報告和産地證明。
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有關人士認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推動北京食品安全工作,促進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目前,北京市已確定了10大類345個品種的奧運食品安全主體標準。對奧運食品供應商、贊助商、定點供應企業及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了專門的食品安全監控方案,從生産源頭、産品加工、物流配送到供貨的全過程進行持續監控。至今,已有約7萬個食品樣本的檢測結果被錄入奧運食品安全監控數據庫。
11月中旬,北京有關方面組織60余家境內外媒體的100多位記者對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和部分食品生産企業進行了參觀和採訪。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得力,食品質量、衛生完全有保障。美聯社一名記者説,雖然這仍不足以消除境外對北京食品安全方面的疑慮,但中國官方邀請境外記者採訪食品生産企業和檢測機構本身,就表明中國食品安全經得起媒體的“挑剔”。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日公佈的一項消費者滿意度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北京食品安全評價總體較好,認為有安全感的佔92·08%。“十一黃金周”期間,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對29類食品進行了農藥殘留等快速檢測,共抽檢2706個樣本,合格率達99·5%。
據了解,北京市將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把食品安全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定期抽查轄區生産、經營的食品質量,建立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物資、技術和人力資源儲備等。對預防、控制和處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不力,或未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職責,造成嚴重危害的,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