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安徽沿淮行蓄洪區補償款發放及災後重建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12月17日電(記者 宋斌、蔡敏)隆冬時節,記者來到今夏遭受特大洪水的安徽沿淮災區。12月5日上午,阜南縣王家壩鎮鎮政府院內一片歡聲笑語,來自蒙洼蓄洪區的受災群眾代表從省市縣領導手中接到通知單後,就到隔壁的信用社取出了剛剛打入個人“一卡通”的蓄洪補償金。安徽省行蓄洪區補償款發放由此啟動。至12月15日,安徽省淮河流域行蓄洪補償金髮放工作全部完成。

    歷史不會忘記2007年之夏,為迎戰淮河流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安徽省先後啟用蒙洼等9個蓄滯洪區,滾滾洪流如脫韁野馬淹沒了淮河兩岸數十萬農民的50多萬畝耕地。

    為了受災群眾的利益,為了落實中央領導的指示,按照行蓄洪的規定,災後四五個月來,安徽省沿淮上萬名幹部入村入戶拉網式核災,同時創新補償款發放方式,“三榜公示”、“一卡式”發放嚴防疏漏和腐敗。災區群眾還獲得了歷年來最高的倒房補助,基本全部喜遷新居過冬。

    萬人拉網式核災 七旬老人首次當上“督查員”

    阜陽市是今年安徽淮河洪水中受災最重的地區之一,為了快速、高效、準確地發放蓄洪補償,這個市發動縣鄉村上萬名幹部從8月中旬開始展開拉網式核災。市裏還組織60多個督查組到各縣進行抽查,確保核查準確。

    潁上縣民政局局長王寅災後幾個月來就沒有休息過一個禮拜日。從核災到倒房重建,再到補償款發放,記者數次在災區見到他,他的嗓子都累得嘶啞。王寅告訴記者,在縣裏工作這麼多年,像這樣所有市縣幹部下鄉逐戶核查的狀況極少。縣鄉村三級幹部和群眾代表同時下到村民家裏,一戶一戶訪戶主、問鄰居,絕不容疏漏和虛報。

    據了解,根據最高限補償原則,對於今夏已啟用的蓄滯洪區受淹地區,農作物實行畝均定值補償。補償資金中央財政承擔70%,地方配套30%。具體按前3年沿淮行蓄洪區夏季農作物畝均單産核定損失,70%給予補償。經濟林、水産養殖、肉禽專業養殖等也都有相應補償標準。

    在今年淮河洪水中,安徽省第一個啟用的王家壩蒙洼蓄洪區裏,73歲的老人劉克義因為德高望重,被自己所在的劉郢莊臺選為群眾代表,成為整個蓄洪區100多個災情核查小組中的一員。

    從8月中旬至9月初的半個多月時間裏,他與縣、鄉、村三級分片幹部一起,走入了劉郢莊臺上的每一戶居民家,核查災情。

    他介紹説,與過去只有鄉、村幹部參與災情核查不同,今年縣級幹部及熟悉本村情況的村民代表也加入其中,四方同時在場入戶調查,最後逐一簽字認可核查結果。簽字憑據農民手中留一份、縣裏建檔一份。這樣有效防止了鄉、村幹部串通造假行為。

    “政府對工作想得這麼細,我老頭子就是辛苦一點,心裏都是甜的。”他説。

    補償款“三榜公示”“一卡式”發放 創新方式防腐敗

    在潁上縣王崗鎮周樓村,記者見到了從9月至11月先後公佈的行蓄洪補償款三次公示榜。前二個榜單由於時間較長,紙張的紅色已基本褪去,但字跡依舊清晰。三張大榜單上都列明了應予補償的農民姓名、土地畝數、補償總數,並有從縣到村每一級負責人的親筆簽字。

    潁上縣民政局長王寅介紹,縣鄉鎮府還給每一次公示留下了資料照片,為今後國家和省級部門調查以及外出打工的群眾諮詢提供方便。

    村民陳守華家裏的5.52畝土地今年全部被淹。根據每畝農作物685元補償的政策,他可以得到3700多元的補償金。“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我就是種糧可能都掙不到這麼多錢。國家處處為俺們農民著想,遇上蓄洪,俺們就是犧牲點小利益也心甘情願。”他説。

    安徽省行蓄洪區補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省水利廳副廳長張效武介紹,鄉、村要組織村民組將核查的損失實物量進行第一榜公示,公示期為5天。縣、鄉要組織有關人員將核查的實物量、損失價值和補償資金進行第二榜公示,公示期為7天。在發放補償資金前進行第三榜公示,每一榜都要直到居民無異議後再繼續下一步工作。

    農民們告訴記者,2003年行蓄洪補償農作物區分類型,種糧食、蔬菜或其他經濟作物的補償標準各不一樣。由於被水淹過之後很難再確認以前種的品種,村幹部想給親戚朋友上報補償金高的作物品種既容易,又很難被揭發。今年按照承包地畝,只作農作物、經濟林、水塘等大的區分,大大減少了矛盾。

    安徽省行蓄洪區補償小組的另一位成員、省財政廳副廳長張廣壽介紹,在補償款發放這最後一關,資金只下達到縣級財政部門,實行專戶管理。然後按照財政補貼農民資金髮放程序,通過“一卡通”方式直接劃撥到群眾手中,以防止鄉、村幹部侵佔、挪用。

    12月5日,蒙洼行蓄洪區50多歲的老漢鄭金健從信用社領到了打入個人賬戶的蓄洪補償金。老人欣喜地説:“俺家淹了3畝多地,補償金拿到2000多元,是近年來最高的,比2003年大水後的補償多了近500元。”

    高標準推進災後重建 救助電話通到每一個鄉村

    進入冬季後,安徽省沿淮地區連續大霧大風,天氣陰冷濕寒。不過,在今夏洪水中房子全倒的韋景文老漢並不擔心這突然“轉冷”的天氣。因為已經建好了3間新瓦房,他和老伴不必再睡沒門的臨時草房了。

    在臨泉縣韋寨鎮韋周村,記者看到,74歲的韋老漢家3間紅色的磚瓦房正中是堂屋,兩邊各一間廂房。房子的門窗都已裝好,屋內堆著糧食,還有嶄新的棉被棉衣。水泥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修好了3間新房俺這心裏就踏實了不少。”韋老漢説,“蓋這3間房子一共花去1萬多元,但是今年政策好,我得了8400元的建房補貼,算算看,一半錢是國家給出的。這大大減輕了俺們的負擔,蓋起這麼好的磚瓦房再遇見大水俺就不怕了。”

    韋周村黨支部書記韋久華介紹説,倒房重建實行最高補助兩間的原則,補貼標準分別是低保戶每間補5880元,相對貧困戶每間補4200元,一般倒房戶每間補1500元,沒兒沒女的五保戶則全部由國家出資建好一房一廚。

    “這種補貼標準是歷年來最高的,是2003年洪水後建房補助的三四倍。”長年工作在沿淮地區的韋久華説。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淮河災後重建和補償款一樣,也堅持高標準推進。一些行蓄洪區的莊臺上不僅新房連片,還首次出現了沼氣池、自來水塔、太陽能熱水器。

    在受災嚴重的潁上縣,三十里鋪鄉洪單村災後高地選址集中建起了敬老院,20位五保戶兩人一間。每間房內擺放著當地民政部門統一購置的床、桌子、盆架等傢具。縣裏對口幫扶單位還給每位五保老人送來床單、被子以及拖鞋、毛巾、臉盆、牙刷、香皂等生活用品。老人活動室裏擺放著有關單位捐贈的一台大彩電。敬老院還專門給老人們建了一間淋浴房,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五保老人陳歲德悠閒地邊吸著旱煙邊説:“以前俺住的是兩間小土房,叫水沖倒後,就一直借住在鄰里家。這兩天敬老院建好了,村裏把俺接到這兒。多虧了黨和政府,俺們臨老還能住這樣的好房子!”

    阜陽市市長孫雲飛介紹,為防災後重建中存在疏漏,阜陽市在每個鄉村都設立了24小時救助熱線電話,做到專人接聽專人記錄,接到求助後一個工作日內進行核查並及時反饋。舉報電話在縣電視廣播和村鎮公開欄上公佈,方便群眾知曉。

 
 
 相關鏈結
· 安徽淮河行蓄洪區補償款發放 蒙洼居民拿到資金
· 淮河北大堤實施加固 防洪能力達到百年一遇水平
· 中央財政安排3.32億元補償淮河流域蓄滯洪區群眾
· 安徽淮河特大洪水之後法定傳染病疫情大幅下降
· 淮河災民領到過冬衣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