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迎接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綜述:人才輩出寫新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 鄒聲文)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

    “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陸相成油理論和應用、雜交水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這些標誌性的科技成就,離不開錢學森、李四光、袁隆平等一位位科學大師的智慧和心血。

    高性能計算機、基因組研究、載人航天、嫦娥工程……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圍繞國家科技戰略部署,再接再厲、勇攀高峰,不斷書寫出新的輝煌篇章。與此緊密相關的是,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許多領域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 青年人才勇擔重任

    我國已成名副其實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來自科技部的統計顯示,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35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

    從三項核心指標可以看出,我國科技人才隊伍近年呈快速發展態勢:2005年,全國從事科技活動、從事科技活動管理和為科技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的科技活動人員達381.5萬人,比2000年增加59.1萬人;2006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達142萬人年,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研發人員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達111.9萬人年,比2000年增長61%。

    隨著自主創新戰略的深入實施,企業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明顯增長,漸成科技人才隊伍的主體。2005年,全國研發人員比2000年增長48%,而企業研發人員卻增長了91.5%,佔全國研發人員總量的64.7%,遠遠高於研究機構和高校所佔比例。

    高層次人才比例不斷提高。2005年,我國科學家、工程師佔研發人員的比重為82%;承擔重大國家科技計劃的科技人員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佔44.3%。

    更讓人欣喜的是,中青年日益成為科技人才隊伍的主要力量,許多優秀中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中承擔了重要任務。2004年,我國研究機構科技活動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70.3%,具有高級職稱的科技活動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52.9%,具有中級職稱的科技活動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73.4%。近年來,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年齡在45歲以下的負責人,在863計劃中為64.2%,在攻關計劃中為52.7%,在973計劃中為41.5%。去年初頒發的2005年國家科技獎獲獎者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科學家佔到了60%。

    四大環節相互配合 科技人才政策體系初步形成

    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激勵、人才評價……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離不開科技人才政策的支撐。近年來,我國圍繞科技人才工作的四個環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科技人才政策體系。

    2005年,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級專家,注重發現和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管理專家;隨後出臺的《關於在重大項目實施中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暫行辦法》提出,要在財政支持的國家科技計劃、重大工程項目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各類人才,重點包括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戰略科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高級專家等尖子人才。

    人才競爭沒有國界。為了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提高歸國人才的生活待遇。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等先後採取措施,以優惠的薪酬吸引海外高級人才,並就其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出入境和居留便利出臺規定,儘量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在科研經費方面,有關部門于2007年出臺的《關於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重大科技計劃和專項基金將面向回國工作的高層次留學人才平等開放;對特別優秀、國內急需的高層次留學人才,人事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資助專項經費。

    積極而具體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06.7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7.5萬人。其中2006年回國人員總數為4.2萬人,比2005年增長21.3%,回國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在人才激勵方面,我國實施多年的國家科技獎勵政策、鼓勵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政策,對激勵科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科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把股權激勵政策作為激勵企業核心人才的手段,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研發和管理人員創造財富的熱情。

    人才評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環節。2003年,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制定《科學技術評價辦法(試行)》,提出研發人員評價應“以促進形成‘公平、公開’的競爭與合作機制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導向,以其代表性産出和業績、創新潛力和職業道德等為評價重點”。2007年,人事部、科技部又發佈《關於科學研究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將科學研究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並對其中的科學研究專業技術崗位名稱和等級設置作了具體規定。

    科學大師仍然缺乏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挑戰

    成績讓人自豪,挑戰讓人警醒。迎接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面對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我們還要邁過許多道“坎兒”:

    ——科技人才仍然偏少。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5)》的統計,2003年,我國每萬人勞動力中全時當量研發人員只有15人,而日本為132人、法國為127人、德國為122人、韓國為81人。

    ——世界級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仍然缺乏。根據國際科學論文檢索,1993年至2003年,各學科世界前20篇最重要的論文中沒有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前100篇中僅有2篇,前1000篇中僅有14篇。在158個國際一級科學組織及其1566個主要二級組織中,參與領導層的我國科學家為206人,僅佔總人數的2.26%,其中一級科學組織擔任主席僅1人,佔0.4%,二級組織主席僅24人,佔1.1%。

    ——企業科技人才隊伍尚處於初級階段。目前我國企業總體上仍是一個平均研發人員稀少、科技人才短缺、高級技工人才匱乏、創新實力弱小的主體。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4年國際競爭力年鑒》指出,2000年我國每千人中企業全時當量研發人員比例只有0.346人,而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韓國分別是我國的12.77倍、10.79倍、9.05倍、7.34倍、7.16倍。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落後。目前我國教育體系過分強調正規學歷教育,學生創新意識不強,一些社會急需、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教育機制嚴重缺失;此外,科技項目實施中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也需完善。

    ——科技人才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尚不完善。在機構對人才的績效評價中,忽視具體領域、崗位的不同需求,對不同科技人才的評價指標“一刀切”,過分依賴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不能真正反映科技人才的研究水平和貢獻。

    針對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有關方面應進一步提高科技人才隊伍素質,改善科技人才隊伍結構,逐步形成科技人才培養的制度體系,形成産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有關人才引進的建設性政策,為引進高層次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創新平臺;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的評價和獎勵制度,逐步改變過去“一刀切”和過分追求數量指標而忽視科技人員的實際能力與貢獻的評價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科技人才的管理提供保障。

 
 
 相關鏈結
· 科技獎勵制度改革首次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
· 05年我國採取七大措施完善科技獎勵評審機制
· 我國科技獎勵呈現三大亮點
· 200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呈現三大亮點
· 我國從六個方面進一步改善科技獎勵評審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