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遭遇罕見極端天氣 氣象專家詳解大範圍雪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9日   來源:人民日報

    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災害天氣的原因

    記者:1月10日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範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矯梅燕説,這是我國氣象記錄上少見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屬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李維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從總體上看,這次罕見的雨雪、冰凍天氣,具有範圍廣、強度大、持續久、災害重4個特點。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本次災害天氣的原因,但在不同地區,兩者的影響是不同的。

    記者:其他國家也受到像我國這樣的影響嗎?

    李維京:此次惡劣天氣在世界範圍內都産生了影響。今年以來,亞洲、北美等地都受到了寒流和暴風雪的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相繼出現暴雪嚴寒天氣。西亞、中亞及南亞國家陸續遭受寒流襲擊。伊拉克首都出現了一百年以來所未見的降雪。阿富汗一些地區積雪竟然達到200厘米!與世界範圍的寒流和暴風雪災害相比,我國的寒流和暴風雪還未達到那麼嚴重的程度。

    記者:既然這次異常天氣現象是全球範圍存在的,是不是與全球變暖有關係?

    李維京:去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這與全球氣候變暖關係密切。理論上説,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暖冬和冷夏。而今年拉尼娜現象比較強,屬於中等以上的強度。拉尼娜與厄爾尼諾相反,會導致冷冬和暖夏。我們對這個冬天的預測是“前冬暖,後冬冷”,事實與此是基本相符的。

    “一冷一熱一潮濕”,三大氣流、多種原因直接促成天氣異常

    記者:雨雪、冰凍如此肆虐的主要原因何在?

    董文傑(國家氣候中心主任、研究員):這主要與大氣環流異常及“拉尼娜事件”有關;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強度明顯增加。1月以來,北半球歐亞地區高緯冷空氣不斷分裂南下,但是較強副熱帶系統阻擋著南下的冷空氣,使得冷暖空氣交匯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形成從黃河流域到江南北部區域的雨雪天氣。

    記者:您認為雨雪天氣與赤道中東太平洋正在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但東太平洋與我國距離遙遠,拉尼娜如何影響我國?

    董文傑: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與意為“聖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是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海水錶層溫度低於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2007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持續至今,形成“拉尼娜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此次“拉尼娜事件”將至少持續到2008年夏季之前,強度達到中等或者偏強。統計分析表明,“拉尼娜事件”發生的當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將可能加強,即冷空氣活動頻繁,易造成我國北方和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長江以北地區降水偏多。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春季階段性低溫可能對我國中東部地區造成較大影響。

    記者:您認為拉尼娜在這次天氣災害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李維京:今年我國部分地區遭受異常天氣,直接原因可以歸結為“一冷一熱一濕”。而拉尼娜則是與此相關的深層原因。

    拉尼娜有利於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氣壓減弱,位置較常年偏東,這樣就有利於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這是其一。其二,一般冬季影響我國的寒潮有東、中、西三條路徑。今年1月份的寒潮主要是從西部侵入我國的。今年冬季,在烏拉爾山地區有一個高壓脊,脊前有利於一路南下影響我國。這股寒流先入新疆,再沿河西走廊一路往東南方向而來。其三,由於位於青藏高原南側的“南支槽”比較活躍,有利於從孟加拉灣和印度洋而來的暖濕氣流到達我國南方地區,為強降雪天氣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來源。

    我們知道,降水、降雪都是發生在冷暖氣流交匯的地方,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帶來的豐富水汽與西北路徑侵襲我國的冷空氣先後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地區交匯,産生了嚴重的強降雪和降雨過程。同時冷空氣造成了嚴重的低溫冷害。

    記者:我們能夠準確預測到此類異常天氣嗎?

    李維京:大氣環流內部變化莫測,其中的非可控因素是造成天氣預報失誤的主要原因。氣候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系統,也就是説,一個參數的改變,將導致結果的巨大變化,産生“蝴蝶效應”。影響中國冬季氣候的主要原因是相當複雜的,拉尼娜現象僅僅是影響因子之一。

    應對異常天氣要加強部門聯動,地區協調,促進氣象信息傳好“最後一棒”

    記者:應對異常天氣,部門之間如何有效聯動值得關注。

    李維京:針對這次災害性低溫強降雪災害天氣,中國氣象局加強部門聯動。1月25日上午8時38分和27日上午8時35分,中國氣象局分別發佈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三級和二級應急響應命令。同時注意加強與公安、交通、民政、供電、通信、民航、安全監管等部門的聯絡,主動提供預報預警信息。我們還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絡和協調。各地氣象部門上下聯動,及時相互通報最新監測和預報預警信息。按應急預案規定做好實時監測、加密觀測、滾動預報工作,加大了預報服務材料的報送頻次。

    對這次天氣過程,中央氣象臺和省(區、市)氣象局都做到提前預報預警和及時服務,為政府指導防災救災和群眾出行、生活提供氣象服務信息。

    記者:準確預報是一方面,天氣信息能否傳好“最後一棒”,順利到達公眾手中,也非常重要。

    李維京: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在災害性天氣發生之前及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各級氣象臺站通過和短信、12121電話、網站、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眾和防災減災責任人發佈預報預警和實況監測信息。

    手機短信在這次災情預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據初步統計,安徽省氣象部門在1月11—21日發佈各類預警信號547次,手機短信1800多萬人次;湖南在14—23日發佈預警信息281次,手機短信2502萬人次;河南手機短信免費發送達到了3393萬人次。(劉毅 尹世昌)

 
 
 相關鏈結
· 民政部:雪災造成24人死亡 積極應對做好抗災救災
·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安徽雪災緊急啟動四級響應
· 出島瓜菜因雪災被堵 海南省全力應對瓜菜運銷難
· 雪災造成24人死亡|各地各部門積極應對|紅色警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