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27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27日説,目前,我國已查明鐵礦資源儲量607億噸,預測未查明資源量1000億噸以上。
汪民在此間召開的全國鐵礦勘查研討會上説,我國鐵礦需求將較長時期維持較高水平。2004年至2007年,我國投入鐵礦勘查經費23億元、鑽探工作量162萬米,分別相當於1989年至2003年15年總投入的6.3倍、4.8倍。2006年至2007年,全國新發現鐵礦礦産地187處,其中大中型34處,新增查明資源儲量鐵礦石量32億噸。目前,我國已查明鐵礦資源儲量607億噸,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低品位鐵礦資源,預測未查明資源在1000億噸以上,其中大中型礦山深邊部近期可利用的鐵礦資源約200億噸。
汪民指出,上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期、70年代後期經歷的兩次鐵礦勘查高峰期,曾取得重大找礦成果,有力支持了國家鋼鐵工業的發展。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出臺後,我國鐵礦勘查投入明顯加大,全國陸續取得一批重要鐵礦找礦發現和成果。實踐表明,取得鐵礦找礦突破,必須加強勘查規劃部署研究、充分依靠科技進步。要加快推進鐵礦資源潛力評價,結合我國鐵礦資源分佈的具體特點,強化鐵礦勘查工作的整體規劃,做好鐵礦勘查佈局,開展重要鐵礦遠景區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磁測,加強已知鐵礦床深部和外圍找礦,加強中東部重點成礦區帶隱伏礦找礦,加強西部重點成礦區帶新區找礦。加強全球重要鐵礦成礦區帶和礦床類型對比研究,加強深部勘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發揮物探技術以及綜合技術方法在鐵礦勘查中的作用,加強中大比例尺預測方法技術研究和應用。
與此同時,要實現鐵礦勘查重大突破,緩解鐵礦資源約束,必鬚髮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強化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中央、地方、企業和地勘單位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投資為主體,風險自擔、收益自享、多渠道投入地質找礦的礦産勘查新機制。要在國家層面,統籌考慮各種資金渠道的地質找礦工作,運用新機制,引導社會力量,統籌推進新一輪鐵礦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