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2月28日電(記者李寒芳、于力)一個是鋼鐵之都,一個是渤海明珠;一個曾被列為全國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之一,一個屢屢在宜居、環保模範城市榜上有名。共處於白山黑水間的兩座城市——鞍山與大連,身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轉型的排頭兵,打出了各具特色的節能減排組合拳,共同實踐著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雙城節減各有成效
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曾幾何時是鞍山引以為豪的工業文明標誌。代價也顯而易見,鞍山人過去晨練有時還需要戴上口罩,肝肺癌發病率在全國居高不下,佔城區面積約1/4的鞍鋼周圍更是難見晴天麗日。
舊貌換新顏,記者在如今的鞍鋼廠區內看到,減排降低污染後,工人們穿著淺色的工作服,一天下來照樣乾乾淨淨。
“貫徹‘十一五計劃’中提出的污染減排指標,使鞍山的環境治理步入了一個新階段”,鞍山市環保局局長申成凱説,鞍山重點實施了工程減排和結構減排,並在管理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更構成了鞍山節能減排工作完整的制度體系,使其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如果説鞍山進行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攻堅戰的話,環保工作一向走在全國前列的大連,好上加好並非易事。2005年大連單位GDP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但要進一步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大連仍需動員各個部門,吹起節能減排的“集結號”。
淘汰落後産能、調整産業結構成為兩座城市不約而同的爆破點。2007年,鞍山市先後整治509家企業,關停222家淘汰落後企業。大連則對城區內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實行“環評”“能評”一票否決制,搬遷的企業中不乏大化、大鋼這些著名企業。
鞍山市經濟委員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處長張漢治説:“節能與減排是上下游、姊妹篇的關係。能耗低,排放量自然也就低。而要節能減耗,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必不可少”。
明細賬越算越划算
鞍山衡業汽車新材有限公司從2005年開始投資了1300多萬元進行窯爐改造,停産損失達到1000萬元。為了保證大客戶不流失,企業一度自己出錢買來軋鋼維持供應。陣痛期過後,衡業卻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衡業每年節約用煤1.5萬噸,總價為900萬元;節約了燒鋼時間,提高了産品合格率,又形成了一年1800萬元的經濟效益。正負相減,第一年下來收益就多出約400萬元。除此之外企業還拿到了國家和省裏的減排扶持資金360萬元。
熱電廠“吃水最厲害,排污也不少”,缺水的大連卻離不開它的供熱發電。大連的熱電行業在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上動起了腦筋。大連熱電集團投入3000萬元的中水循環操作系統,一年節省了約320萬噸自來水,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49噸。
大連市環境保護局污染控制處處長譚鳳國説:“工業節能減排,政府只能起引導作用,真正的主體還是企業自身。企業和社會需要從科學發展的高度算長遠賬。”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説:“搬遷改造一個污染企業,可以在消除一個污染源的同時,使企業在新的天地獲得新生;整治一片區域,可以使區域環境得到優化,用環境優勢提升經濟優勢;投入一筆環保資金,可以用較小的經濟代價換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回報;節能減排帶來的是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共贏。”
綠色企業共建民生工程
2007年12月29日,大連市最大的居民小區——泡崖小區爆破聲隆隆,有著百年曆史的大連水泥廠標誌性建築轟然倒地。家住附近的群眾紛紛趕來圍觀,有的甚至興奮地放起了鞭炮。
36家産能落後的水泥企業屬於城市中心區污染大、能耗大的工業企業,2007年底它們全部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企業的關閉,直接減排二氧化硫0.67萬噸,煙粉塵158萬噸,分別佔大連“十一五”減排總量的16%和75%。泡崖區的居民最切身的感受則是,從此可以毫無顧忌地開窗換氣、露臺曬衣了。不久後,水泥廠的舊址將是嶄新的居民區、商務區、廣場和綠地,而搬遷後的企業將集中在生態工業園區,形成閉環式的循環經濟流程。
打造綠色理念、奉獻綠色能源已經成為企業與社會的共識。在鞍山,記者看到了另外一景:城市周圍的排岩場、尾礦庫幾乎都被密密麻麻的樹木所覆蓋。記者在林場小屋遇見的鞍鋼職工説,春暖花開時這裡一派綠意盎然,甚至還能發現野雞、赤麻鴨、野兔、喜鵲等動物的蹤跡。
“讓生産與生態相輔而行,使礦山與千山和諧相伴”,鞍鋼開展礦山復墾已經歷時7年,完成植被恢復80萬平方米,有效阻止了粉塵二次污染,還一個“青山綠水繞城郭”的環境給子孫後代。誠如大連市政府一份報告所提出的,節能減排,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民心工程。
到2010年,遼寧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兩項污染指標的削減比例都將突破50%,減排形勢十分嚴峻。大連和鞍山,作為整個東北地區首先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的兩座城市,將繼續節能減排的故事,讓環境優勢成為遼沈大地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