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公安部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確保一方百姓平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陳菲)湖南省懷化市肖家橋鄉地處水庫腹地,群眾到一江之隔的轄區派出所辦事,要耗去十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去年8月底,響應公安部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沅陵縣公安局北溶派出所肖家橋警務室正式成立辦公。“家門口的派出所”不僅讓當地百姓報警求助方便了,而且平日裏辦戶口、身份證等事情,也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往返奔波就能辦好。

    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正式下發了《關於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的決定》,在全國大力推進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這是公安部黨委適應城市社區和新農村建設,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公安工作貫徹“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方針的重要舉措。

    一年多過去了,各地公安機關堅持因地制宜、務求實效的原則,強力推進警務室建設,充實社區和駐村民警,掀起了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的高潮。截至2007年底,全國已建成警務室17.4萬多個,其中建立社區警務室5.8萬個,農村警務室11.6萬個,配備社區和駐村民警21萬名。

    社區警務作為一種全新的警務思想和警務戰略,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先後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推行,逐步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當今世界各國警務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把警務室建在社區、設到鄉村,就是要推動廣大民警天天深入到群眾之中去,近距離防範犯罪,零距離服務群眾,第一時間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從而加強公安基礎工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更好地防範和打擊犯罪,構建和諧的警民關係,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

    實踐證明,各地公安機關通過開展社區和農村警務工作,進一步延伸了警務工作的觸角,更加充分發揮了社區和駐村民警人熟、地熟的優勢。社區和駐村民警進入社區、村莊後,積極開展入戶調查、人口管理、情報信息收集等工作,有效組織轄區群防群治力量,為建設治安防範網絡,提高治安防控能力,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以“整體防控、精確指導、精確打擊”為指導,積極探索大城市社區警務新模式,群眾見警率、民警管事率大大提高。群眾説:“過去我們追著跑著找民警,總是找不到。現在民警就在我們樓下,見民警很方便,就像街坊鄰居一樣。”隨著社區警務工作的深入,海淀區入室盜竊案件近年來首次立案、警情均下降,特別是在近年來全區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平均遞增11.9%的情況下,海淀區社區機動車被盜案件連續四年降幅20%以上。

    在四川羅江縣,公安機關推出了“民心警務”,在鄉村設置民心警務工作站,並配有民心直通車、民心信箱,站內設有便民服務台,準備有桌椅、筆、墨、紙、茶杯、打氣筒等便民工具。每個責任區民警配備了“民心警務包”,內裝一本“天天民情”工作日誌、一本安全防範手冊、一份辦證指南、一盒警民聯絡卡、一本安全檢查記錄等用具。民心警務實施以來,公安機關警力下沉基層一線,警務前移農村,實現與農民“零距離”接觸,各類案件的發案率明顯下降,群眾的安全感倍增。

    浙江省湖州警方積極探索“民聲決策機制”,從2007年開始與市統計部門合作,每半年開展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社會治安狀況、民警形象、公安執法狀況、治安突出問題等方面,進而以群眾的意見為根據作出科學決策,對工作部署作出相應調整,針對性地改進工作。

    “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社區警務,就是強調警方與社區互動,共同發現和解決社區所關注的治安問題,依靠社會公眾力量抑制犯罪,使警務工作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由打擊型向防範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最終實現社會治安的良性循環。”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説。

    據介紹,在深入基層工作中,社區、駐村民警發現並提供了大量違法犯罪線索,抓獲了一大批違法犯罪嫌疑人,有力地維護了社會治安的穩定。據統計,2007年全國發生在居民區的入室盜竊案件約109.8萬起,入室搶劫案件約2.9萬起,分別比2006年下降0.4%和5.9%,實現了連續6年持續下降。這是加強社區治安防範工作所産生的明顯效果。

 
 
 相關鏈結
· 大力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
· 公安部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